分享

你的企业可能有组织、无管理

 小挢流水人家 2019-07-11

管理型组织告诉了我们一个可能被忽略的常识:未必所有的组织都有管理,或者说有效的管理,管理型组织则是在形容一个真正有管理的组织。

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管理型组织,需要检查是否具备以下四点:

一、有分工和协同

传统的分工就是水平分工,或者叫左右分工,分成不同的工种,这种分工是大多数组织都有的。有的组织只做了分工,但是各个工作或职能间的配合并不好,也就是没有协同。所以,既要有分工,还要有协同。

另外,很多组织的分工实际上只做了一半的工作,只有左右分工。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分工是上下分工,也就是纵向层级的分工。这个部分最根本的是,分工设计一定要在一线人员中落地,因为真正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一线人员来完成的。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看一个组织是否有分工和协同时就有了四个标准:左右分工、左右协同、上下分工、上下协同。

这是非常重要的四点,实际上不少企业都只有第一个标准,甚至没有意识到后面三个标准的存在。如果一个企业有分工无协同,并且只有左右分工,上下分工并不到位,就需要重新调整管理意识。一个管理型组织要有上下左右的分工与协同。

二、有计划和监控

把计划和监控放在一起,是因为两者不可分割。有的企业说计划没用,原因在于只做了一半的管理工作,没有将计划和监控放在一起。

有计划、无监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计划不细致。监控要有据可依才行,如果计划不够详细,监控工作就没有办法开展。所以,那些有计划、无监控的企业,严格来讲,很可能连计划都没有。计划和战略不一样,战略是定方向,计划是定行动,计划必须能准确回答实现目标要做的具体内容,否则就不是计划。

如果计划本身是模糊的,监控的“摄像头”再好,记录的内容也是模糊的。在一个清晰的计划之下,监控也不能偷懒,监控不是安装一个摄像头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行动,要对计划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才能知道计划的进展,知道哪里需要配合和改进,从而确保组织稳定发展。

所以,我们不要从负面的角度去看监控,而是要积极地去看。如果缺失了监控,就缺失了组织的安保,无法为组织和成员保驾护航。

三、有管家和专家

在这一点上,不少企业很可能也只有一方面。但同样的道理,管家和专家缺一不可。有些企业虽然两者都有,但是成效不好,原因就在于,两者相互冲突,效能被抵消掉了。

管家指的是公司管理通道上的人,如各级管理者。专家则是擅长专业知识或技术的人员。一个企业不能过度重视管家,否则会引导所有人将目光放 在这个权威位置上。事实上,管家的位置总是有限的,并且越往上走,通道越狭窄,位置越有限。

但遗憾的是,为了管家的位置,一些专家很可能会丢掉了专长,一心总想着当官。这样的人当上管家还好,因为当上管家就可以安心做管家的事,可结果一定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当不上管家,最后,管家没做成,专家的价值也没发挥出来,这就是组织的能量浪费。

对此,解决之道在于,管家和专家都是“家”,都要给予相应的尊重和权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管家就做管家的事,专家就做专家的事。给予专 家足够的尊重和权威,专家才能不胡思乱想,才能安下心来贡献专业技术。有些人性化的企业会设计首席科学家、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管理学家,让有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成为真正的专家,这个时候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价值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因为专家就应该专注,专家的心安定了,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种做法的聪明之处还在于,这些席位都是新设计出来的,与原有的诸多管家职位并不冲突,反而可以更好地帮助管家获得绩效,同时也让专家取得更大的成就,促成彼此的合作共赢。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向来有向往和敬畏权力的社会文化,也许现在存在淡化的趋势,但不论我们是否承认,不少人仍然有这样的内心倾向。面 对这样的文化现实,在进行组织设计时,千万不要让专家去抢权威或者没有权威,否则要么是专家无法贡献出专业价值,因为心思没用在专业上,要么是专家的话没人听,因为缺乏权威。

总之,在这一点上要注意,不要让组织变成一个纯粹的官僚机构,而应该是一个专业机构。只有要让专业能力得到尊重,才能让更多人去发挥专业 价值,才能形成实实在在的专业文化,让组织拥有强大的实力。

四、有目标和成本

这是检验是否是管理型组织的根本。不论一个组织认为自己把管理做得多么好,采用了多么先进或者高深的管理方法,如果没有最后这一点,都不能称为管理型组织。在这里,同样的道理,目标和成本两者缺一不可。

有的企业说自己的目标实现了,但花费了很大的代价。成本过高说明方法不当或者有浪费,更重要的是,成本过高会消耗掉企业未来的成长资源。 

如果一个人用蛮力做成一件事情,但是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那就没有未来了;如果一个企业用破坏环境的方式做成一件事情那就更麻烦了,会给未来制造出更大的障碍。事实上,有些事情的代价远远超过当前实际发生的成本。

这就是管理的考核中心,即效率,目标和成本就是用来诠释效率的。要用合理的低成本来实现目标,就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提升效率,避免浪费。当然,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有效率意识,要确保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

以这四点来判断,你的组织是管理型组织吗?当然,比是不是更重要的是,知道差距在哪里,知道从哪些方面提升。

刘祯

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师从著名管理学家陈春花教授。

现任教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曾参与新希望集团、TCL集团等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组织转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