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老子这本书(老子)写的是帝王术(修道德),帝王术这门学问(其学)只能本人研究不能写成文字(以自隐无名)最为需要遵守(为务)。五千言祖本久藏西周(居周久之)直到西周末代天子周携王遭晋文侯击杀(见周之衰)才被晋国拿去(乃遂去),几经辗转落入晋国偷书贼手中,途经函谷关(至关)遭盘查而曝光,守函谷关(关)的将军(令尹)见此宝贝兴奋异常(喜),但是看不懂西周蝌蚪大篆,转而要求偷书贼(曰):这本书(子)你要送我也不敢要,还是你带走吧(将隐矣),条件是你必须翻译成晋国文字给我(强为我着书)。结果就是(于是)偷书贼把这本书(老子)翻译成晋国文字(乃着书),分成两卷(上下篇)共五千多字的首抄本(五千余言)交给关令尹当做买路钱,带着祖本出关(而去),然后就没有下落了(莫知其所终)。 ---- 1. 本段记录帝王术五千言祖本的出现与流向。 2. 自隐无名为务:司马迁个人对老子的评语是泄露天机,该骂。但是西周长达300年(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到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已经276年,再加上文王称帝和二王并立周携王在位的20年,绝对超过300年),正统需要传承,帝王术也需要传承啊,要知道天子不能直接就把帝王术传给太子,太子可以废,也不是什么新闻了,总要天子死定才能确认继位人选,这时没有帝王师,帝王术哪有办法传承?所以对老子而言,帝王术和下一任的帝王师,缺一不可。再者,为何西周独有次年春天、先拖个几月才登基这样的规则?哪个人当上了天子还不想马上就呼风唤雨的?也许就是因为恶补帝王术需要一点时间所以才这么订定的吧。 3. 早期没有文字传承靠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841年共和行政开放文字使用权,才有大家认同的、可靠的文字作为记录的工具。每个人都知道文字胜过背书,既然帝王术需要传承,写成文字又何怪之有?何况老子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以防天机外泄,尽心尽力如此,我们只该衷心感谢,3000年前的诸侯封建术(如何让800座农场都能永续经营都有绩效)和帝王术(如何领导统御800位农场主共同前进)得有重见天日的机会,怎能就用自隐无名为务六个字就盖棺论定呢!可见司马迁不善于推理,解不开帝王术,道德经只是看到过,没看懂。 4. 从无正解:当初老子写定的五千言就是简报格局,没头没尾(没有主词没有受词),都是半句话(没有因为只有所以),加上成堆的关键字,本就有意要隐藏天机。首抄本又错字连篇,错简照放。一开始就没有正解,导致一大堆好心人东改西改,虚字白字连篇。最严重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里面没有推理这门学问,以至于找不到字典就解不开关键字,到今天文本还是无法复原,奈何! 5. 莫知所终:道德经祖本乃国家图书馆藏书,如此重要文物又在边境关口曝光,对谁而言都是烫手山芋,当然不排除就被毁尸灭迹啦,莫知所终正是最合理的结局。 |
|
来自: 致曲解老子的人 > 《东莞道滘人学解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