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笔记之:五言律诗的格律变化规律及名篇欣赏

 诗草苑 2019-07-11

五言律诗一般是指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每首由八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简称“五律”。

五言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是从五言古诗中演变出来的新诗体。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

五言律诗除符合字句数要求外,必须符合押韵、对仗、平仄变化等格律要求。具体如下:

字句数量: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两句一联,全篇共四联八句、四十字。

五言句的节奏形式: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五言句的基本句式:五言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式,按每一句末尾两个字的平仄分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平平脚。分别为:

平仄脚: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注:仄、平分别表示应该用仄声字和平声字。

句与联: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即第一、三、五、七句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为对句,一、二句为一联,三、四句为一联,五、六句为一联,七、八句为一联。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hàn)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押韵:偶数句必须押平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三、五、七句不押韵。全篇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对仗:第三句和第四句(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平仄变化规则: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即一联内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相邻两联后一联出句的平仄和前一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违反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

判断是否符合“粘”和“对”一般拿每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作为衡量标准。因为,在“粘”的时候,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

拗句: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句子称为拗句。

平仄的变格:对七言律诗、绝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意思是每句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不论,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必须符合要求。对五言律诗而言,可以说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但是五言诗“一三不论”在有些情况下是不适用的,如: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只能用仄声,否则末三字变成平平平(三平头),律诗、绝句最好都要避免出现。

然而在这些地方还可以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五言诗常用的变格有三种:

(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即:将五言“(平)平平仄仄”格式改变为:平平仄平仄这是把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后,五言第一字、不再是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即:将五言“(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改变为:(仄)仄平仄仄这里第二、四两字都用仄声(全句可以有四仄,甚至五仄)。但是,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对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3)孤平拗救。仄平脚五言句“平平仄仄平” 若第一个字该用仄,变为“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成为拗句,需要补救。补救的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用上一个平声意味抵偿。即:仄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一字若将平改用仄,则需同时将第三字的仄改用平,由“平平仄仄平”改为“仄平平仄平”,这称为孤平拗救。常与二四同仄的出句并用。

按上述规则,五言律诗四个基本句式可以总结为:

平仄脚:(仄)仄(平)平仄。(出句可变格二四同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对句第三字必须为平))

仄平脚:平平(仄)仄平(韵)。(第一字若改平为仄则成为孤平,可用孤平拗救,变格为仄平平仄平)

仄仄脚:(平)平(平)仄仄。(出句可变格二四同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注:仄、平分别表示应该用仄声字和平声字。(仄)、(平)表示规范应该用仄声、平声字,但可以变格为平声、仄声字。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按首句仄起或平起由于第一个字平仄多可变,一般按第二个字的平仄确定首句平起或仄起以及是否押韵分为:仄起首句不押韵(平仄脚),仄起首句押韵(平平脚),平起首句不押韵(仄仄脚),平起首句押韵(仄平脚)。分别介绍如下:

格式一: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平仄脚)

基本格律及例诗如下: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细草微风岸,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危樯独夜舟。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星垂平野阔,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月涌大江流。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名岂文章著,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官应老病休。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飘飘何所似,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天地一沙鸥。

 注:例诗为杜甫的《旅夜书怀》,例诗与格律交替排列。

格律说明:

1、所谓仄起是指第一句的标准格式,由于第一个多可变,一般按第二个字确定。

2、按常规句式为仄处用仄声字,平处用平声字,这是标准格式。(平)、(仄)表示此处按标准格式应使用平声、仄声字,按一、三字不论的原则用平声、仄声都可。

3、二、四、六、八句须押韵,一、三、五、七句须不押韵。

4、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5、为了看起来简单,格律未列“一三不论”外的可变格,若需要请参看前面四种基本句式部分。

 名作欣赏:

   1、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赠孟浩然》([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7、《江梅》([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8、《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格式二:五律仄起首句押韵。(平平脚)

基本格律及例诗如下: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

例诗:风劲角弓鸣,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将军猎渭城。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草枯鹰眼疾,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雪尽马蹄轻。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忽过新丰市,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还归细柳营。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回看射雕处,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千里暮云平。

注:例诗为《观猎》([唐]王维),例诗与格律交替排列。

1、所谓仄起是指第一句的标准格式,由于第一个多可变,一般按第二个字确定。

2、按常规句式为仄处用仄声字,平处用平声字,这是标准格式。(平)、(仄)表示此处按标准格式应使用平声、仄声字,按一、三字不论的原则用平声、仄声都可。

3、二、四、六、八句须押韵,一、三、五、七句须不押韵。

4、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5、为了看起来简单,格律未写“一三不论”外的可变格,若需要请参看前面四种基本句式部分。

   名篇欣赏:

1、《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无为在歧路”为二四同平变格。

3、《塞下曲六首其三》[唐]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4、《房兵曹胡马》[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此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终南山》[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6、《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北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格式三: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仄仄脚)

基本格律及例诗如下: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明湖水面阔,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夏日景良多。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夜鹭耐心等,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荷花摇水波。

格律:(平)平(平)仄仄,

例诗:鱼游水里乐,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鸭戏岸边禾。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柳绿花红地,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诗情画意歌。

注:例诗为超然山人拙作《五律  明湖水面阔》,例诗与格律交替排列。

1、所谓平起是指第一句的标准格式,由于第一个多可变,一般按第二个字确定。

2、按常规句式为仄处用仄声字,平处用平声字,这是标准格式。(平)、(仄)表示此处按标准格式应使用平声、仄声字,按一、三字不论的原则用平声、仄声都可。

3、二、四、六、八句须押韵,一、三、五、七句须不押韵。

4、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5、为了看起来简单,格律未写“一三不论”外的可变格,若需要请参看前面四种基本句式部分。

名篇欣赏:

1、春日登楼怀旧》[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2、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溪居叟》[唐]杜荀鹤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

见君无事老,觉我有求非。

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7、《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野火烧不尽”是二四同仄变格。

8、《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麻平晚行》[唐]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戌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0、《酬张少府》[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格式四: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仄平脚)

基本格律及例诗如下: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明湖景若何?

格律:(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四季不同歌。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夏日荷花艳,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秋天莲子多。

格律: (平)平(平)仄仄  

例诗:冬来冰雪盖,

格律: (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春至绿芽禾。

格律:(仄)仄(平)平仄,

例诗:岁岁花相似,

格律: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年年如快梭。

 注:例诗为超然山人拙作《明湖景若何》,例诗与格律交替排列。

1、所谓平起是指第一句的标准格式,由于第一个多可变,一般按第二个字确定。

2、按常规句式为仄处用仄声字,平处用平声字,这是标准格式。(平)、(仄)表示此处按标准格式应使用平声、仄声字,按一、三字不论的原则用平声、仄声都可。

3、二、四、六、八句须押韵,一、三、五、七句须不押韵。

4、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5、为了看起来简单,格律未写“一三不论”外的可变格,若需要请参看前面四种基本句式部分。

名篇欣赏:

1、《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风雨》[唐]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3、《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5、《寄朱锡》[唐]贾岛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6、《送无可上人》[唐]贾岛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7、《散关晨度》[唐]王勃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回。

五言律诗还有“正格与“偏格”之说,一般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首句押韵为偏格。我想大概是因为首句不押韵的两种格式都由四个基本句式的两个循环构成。而首句押韵的两种格式中,都有“平仄脚”或“仄仄脚”句式少出现一次的情况,所以称之为偏格。

超过八句的符合韵律要求五言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两句一押韵(偶数句押韵),有五言六韵(十二句)、五言八韵(十六句)等等,据说有长到一百六十韵的作品。长律的平仄也容易知道,因为它只是把五言绝句加起来。例如五言六韵的长律就等于三首五言绝句。除头两句和末两句以外,中间各句都是要用对仗的。

五律对格律要求严格,但又有各种变格,唐宋著名诗人所在五言律诗多有变格应用,抑或有拗句。而五言古诗对平仄要求更宽,至现代五言诗很少了,对平仄的要求几乎没有了。因为诗的好坏更多是由诗的内容、境界、意境等决定的,个别字的平仄不符虽有瑕疵,整体好了也不失为好诗。

然而了解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欣赏古诗或诗词创作都非常必要。本文整理五言律诗格律要求主要是满足自己学习研究诗词的需要,也希望对爱好诗词的朋友有所裨益。

主要参考书目:

1、《诗词格律十讲》,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2、《试论》,朱光潜著;

3、《唐诗三百首》以及部分网上唐诗资料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