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糖尿病三一照护门诊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果更加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不少糖友因为害怕血糖波动对水果感到避之不及,但又很难抵抗它酸甜多汁的诱惑。 就像下面这位朋友的妈妈,面对西瓜很是纠结: 这位糖友问的其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知道要“适量”,但是不会算(或者懒得算)。 还有些糖友对于吃水果这件事存在着误区,比如这两个常见错误观念: ❌甜的水果一定不能吃,不甜的水果则可以多吃一点? 我们主观感知上的是否甜并不能作为含糖量多少的依据,比如火龙果基本没有甜味,但含糖量却和甜甜的苹果相差无几。 ❌升糖指数高的水果一点也不能碰? 升糖指数只影响该种食物吃下去后的血糖升高速度而非血糖升高总量,我们还要结合升糖负荷来综合判断。 那到底应该吃多少呢? 我们建议糖友们把水果作为加餐中的一种来看待,达到少食多餐和避免低血糖的目的。 当你的餐后血糖水平较好(低于10mmol/L)时: 可以在两餐之间吃总量为15g碳水化合物的水果作为加餐。 15g碳水进入体内会升高2mmol-3mmol的血糖,所以在血糖处于正常水平时不会有太大影响。 15g碳水体现在不同的水果上分别是多少量?下面我们来一一揭秘! 再提醒大家一次:食用水果的前提是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如果血糖值高、波动大,那就不要吃了。 同时要注意上图标示的量是选择单一水果食用时的量,千万不要吃了两块西瓜,再去吃7个荔枝,那摄入的碳水可一下就超了! 而对于有减肥需求的人群,则要格外关注图中标示的每种水果碳水含量。比如冬枣,小编我之前每次能吃半盆,但看到它的含碳水量高达30.5%以后可就万万不敢啦! |
|
来自: 高山ksf6mt8oxb > 《2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