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读思行666 2019-07-11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前面,我们连续用了两篇文章来谈了巜心经》之色空分的法义,理解了色空分,按照这个逻辑思维下去,接下来的《心经》内容,甚至是般若学说的主要内容,我们就非常好理解了。今天我们继续来交流《心经》的本体分法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4句连起来,是说五蕴中的色蕴是空的。至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一笔带过了,这也体现了《心经》语言的精炼性,精简得当。这就是说五蕴中的受想行识,这四蕴也是空的。这一段合起来实际上就是在反复强调,五蕴皆空!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心经》在讲了五蕴皆空之后,马上从六个方面进一步来阐明空性。

我们来看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一小段经文,等于连续用了6个'不”字,可见是非常强调了。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这个我们前面讲过。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非常特殊的一个地方,就是佛陀没有出现,而听众是舍利弗。现在是第二次呼叫舍利弗了,在梵文里用了一个呼格。

诸法,在这里不光是指佛法的法,而是指世间一切法。这个一切法指的是世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有的事物。诸法,指的是一切色法与心法,它包括了一切的物质和精神。

“空相',就是空的特性,就是“空的样子”。人相就是人的样子,菩萨相就是菩萨的样子。那么,空的样子是什么呢?

空相就是实相,相要空才是实相。我们人生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是空相!

宇宙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是空相!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空的样子就是真实的样子,如果我们不认识空的样子,对宇宙人生真实的样子就不可能认识。

这段经文是说:从凡夫的立场、从缘起的立场来看待诸法,无非就是生生灭灭,增增减减,垢垢静静;从时间的立场来看诸法,有生有灭;从空间的立场来看诸法,有增有减;从好坏的立场来看诸法,有垢有静。

但是,从空性的立场来看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那么,我们怎么来理解不生不灭呢?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因缘和合,事物形成了,就叫做'生';因缘分散,事物消灭了,就叫做“灭'。

由此可见,生和灭只是缘起的假象,它们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好比小孩搭积木一样,可以搭出奥特曼来,也可以搭出变形金刚来。但是,奥特曼也好,变形金刚也好,它们都是由积木搭成的。而搭出来的这些形状,其实并没有真的产生,即不生;如果把它们拆解开来,也并没有真的消失,因为木块还是那个木块,即不灭。

佛家这就叫做:相有非真有,相灭非真灭。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我们知道,佛是依二谛演说法的。那么,二谛指什么?

二谛是佛教用语,指真谛和俗谛。

凡随顺世俗,说现象之幻有,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二谛互相联系,为大乘佛教基本原则之一。

佛陀以二谛来说法,这第一个真谛,是佛自己亲证的境界。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个就是真谛。

第二个是俗谛,是佛陀随顺常识,一切法有生有灭、无常变化。因为,凡夫众生执著在假相上,产生错觉,牢不可破。于是,佛陀也是不得已,随顺着俗谛,从缘起的角度来说,有生有灭。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这就是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在生命的过程中,众生有:生,老,病,死。

在精神的现象上,精神有:生,住,异,灭。

一个念头想法产生了叫做生;保持那种状态不变,叫做住;开始变异了,这个念头叫异;最后消失不见了,叫作灭。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在宇宙的万物上,万物有:成,住,坏,空。

一个事物形成了叫做成;这个事物的状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叫做住;这个事物损坏了叫做坏;这个事物不存在了,叫做空。

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统统都是缘起的现象,在本性上都是空的。因为是缘起的,所以本性就是空的。

既然,本性都是空的,缘起的幻象,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演戏秀给我们看而已。那么,我们看懂了吗?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如果,你能在这生生灭灭的现象中,体证到了不生不灭。那么,你就开悟了,你就波罗蜜多,你就成佛了。

标题:《心经》之不生不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