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拓片展”掠影

 杨关桥 2019-07-11


前言

        诗歌,是唐代文学天宇中最耀眼的星空。诗人,是唐代士大夫阶层文化取向与价值核心的象征。53000余首唐代诗歌所构建的文学家园,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血脉深处所沉淀的历史情怀。

        近代以来,随着埋藏千年的唐代墓志不断被发现,一片别样的时空与人文世界已经丰富而灿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15000余种唐代墓志中,特别引人注目的当属诗人墓志,透过文字间的生死关怀,一段段历史兴衰与人事代谢,乃至诗人个体的精神轨述与生活沉浮,都将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与追思。

        此次展览汇聚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及国内十余家文博单位珍藏的数十种唐代诗人墓志与相关展品,期以缅怀唐代诗人与诗歌的永恒与不朽,再现沐浴在大唐春风里的那一簇簇依旧夭夭灼灼的旧时桃花。

预备知识

(一)墓志形制

        墓志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一种重要的附葬品,是古代墓葬发掘中较多见的遗物。有盖的石质墓志大约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墓志的文体这时候也基本定型。定型以后的墓志大多为盝顶盒式,分为志身与志盖两部分,一般多放置在墓室中或墓门口,还有一些放置在甬道中的。在封建等级礼制下,身份高的墓主拥有形制较大的墓志。



(二)唐代文学分期



第一单元 巾帼文宗,后宫才女

                  ——上官婉儿的诗歌艺术

       在初唐文学史上,上官婉儿及其祖父上官仪都是诗坛上的风云人物。上官仪曾总结出格律诗的规则,创立六对、八对之说,对诗歌普及产生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绮错婉媚、格律工整的 “上官体”。上官婉儿文才出众,曾竭力鼓动帝王从事文学群体创作,并以个人的品鉴才能影响了武则天至中宗时期朝廷上下的文学风尚。上官婉儿留存诗歌32首,或应制奉和,或出游纪胜,或抒情寄怀,尤以《彩书怨》“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而脍炙人ロ,诗风自然平淡、返朴归真,是初唐诗风转变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近年来,随着上官婉儿墓葬的发现,她在内政与文坛上“称量天下”的双重才华及其生命轨迹才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上官婉儿墓葬俯瞰图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第二单元 青石不朽,斯人永恒

——墓志上的诗人影像

        千百年来,华夏子孙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唐诗的背诵与教习,佳词妙句,口耳相悦,并由此开启了赏鉴唐代文学世界的锦绣之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每一首诗都映照出诗人的心灵与情感,因此只有了解了作者真切的人生,才能更深刻而清晰地感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与蕴涵。唐代诗人墓志,无疑是研究唐代文学可资依据的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载体和原典信息。许多因传世文献缺失而影像苍白的诗人以及光影模糊的文学现象,随着诗人墓志的发现而得以重新立体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进而获得准确的评价与定位。因此,展示在我们眼前的这些诗人墓志,又不失为透视唐代诗史与社会的源头活水。


☝大唐京兆韦府君之墓(按:此为大诗人韦应物墓志盖)

☝郑虔及夫人王氏墓志(按:郑虔为杜甫挚友,时称诗书画三绝。杜甫名句“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衮衮诸公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广文先生即郑虔也。)


☝中唐诗人独孤申叔墓志(按:此墓志为柳宗元撰文。后四行列出了墓主的生前好友姓名,其中有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等。)


☝张九龄墓志


☝王之涣墓志

第三单元 文能旷世,书可长存

——诗人笔端流露出的撰与写

        嘉志是中古墓葬中不可或缺的葬具,承载着生者对亡者的寄托与关怀,也是一面映见当时社会生活与人文风俗的镜子。南北朝时期,墓志铭上署名撰者与书者的情况极少,初唐以后逐渐出现,到了中晚唐已成为墓志铭中的常见要素。墓志文通常由序文和铭文组成,序文是以散文形式记述墓主生平,铭文是以韵文形式给予赞颂,一般多是前序后铭的体例。墓志的撰书人尽管角色与身份各异,但一股都会邀请文词出众者编纂文字和书法超群者书写志文。诗人群体所撰、书的幕志铭,不仅对于了解诗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提供了新颖素材,而且为我们透视诗人的书法艺术打开了一扇窗扉,可以说诗人写或书丹的志文字,已经成为深入理解唐代文学的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出土文献。




☝韦应物夫人元氏墓志(韦应物撰并书)




☝王翊元及夫人李氏墓志铭(李商隐撰并书)


☝贺知章撰

☝韩愈撰


☝白居易撰

第四单元 中唐文韵 大历才子

——诗人卢纶的家族墓志

        大历诗歌为唐诗又开新篇,也是促成中国古典诗歌发生突变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诗歌,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和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大历诗人中最具代表的是大历十オ子,其中以卢纶最为人所熟知。卢纶的一生,无论科举还是仕途,都不顺利,直到晚年始受到器重,官做到检校户部郎中。卢纶今存诗339首,其中约20首边塞诗最为著名,他的诗歌完整而典型地体现出了在社会动乱中成长起来的一辈诗人的生命历程。通过出土的卢纶家族人物墓志,可以全面地了解其家族的文化秉承与时代风尚的影响。




☝大唐故卢府君墓志铭

第五单元 乐章送行 幽冥长生

——墓志上的唐代挽歌

        挽歌是诗歌的一种,以寄托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为主题,通常由挽士在葬礼上吟唱。《全唐诗》留存挽歌约200余首,大多是文人士大夫为皇帝或达官贵人所写的挽词。这些挽歌,除了悼亡之外,往往附加着政治与身份的内涵,风格也有雅俗之别。挽歌在唐代墓志上的表现方式,一般多镌刻在志盖的四周或四杀,以五言四句为主,偶见七言诗句。出土所见唐代墓志上的挽歌,多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古称上党、潞州)的长治、晋中等地。墓志盖上的挽歌文字较为通俗浅显,可视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繁荣的唐代诗歌文化从上层社会向民间普及的现象。


☝剑镜匣晴春,衰歌踏路尘。

     名镌秋石上,夜月照孤坟。

(李神暨妻郭氏墓志,唐开元二十三年)


☝人生渝若风,暂有的归空。

     生死罕相逢,苦月夜朦胧。

(郑宝贵墓志,唐龙纪元年)

结语

        唐代文学以诗歌而璀璨,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引导着传统的古典美学的认知途径。而墓志所呈现的文学世界和历史记忆,有幸为我们复原了那些淹没于时间长河中的诗人群体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别样情感与生活。云霞梅柳,海平一线,ー首首诗歌,一方方墓志,在唐代文学的天空下起承开落。方折的石头曲线凝固成空间立体而幽寂的画面;通过书法的点化汇集成苍茫的文学语言,给后人诉说着真实的细节。斯人已去,诗卷长留,当历经千年的冰冷石头将一段段令人赞叹的历史和一群令人崇敬的伟大诗人映现于眼前,我们相信,通过陈列展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带给每一位观众的心情与感受,或许正是相思长安,桃花依旧……

(以上解说正文除对个别明显错误予以纠正外,悉准展览说明原文。)

图文转载自“传是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