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老谈六经辩证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1-02-21

陈潮祖:

病位,是指疾病发生的部位。任何疾病都发生在人体的一定部位。即使涉及范围很广,证情表现较为复杂的疾病,就其某一阶段的病变而言,也必然侧重于某些部位

中医学的病位观念,反映了结构定位和营卫气血定位相结合的特点结构定位是以解剖结构为依据,通过不同归类形式和不同层次来体现。这种模式和层次随各类不同的辨证方式而各具特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以三阴三阳为纲,作为定位依据;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以气血津液的受损程度上中下三部脏腑功能的障碍、亏损状态作为定位依据;脏腑定位则是建立在藏象学说系统定位基础之上。因此,各种辨证模式都包括病位观念在内,仅在定位模式的设计上各有特色而已。

此处简单讲一下如何六经辨证定位。

《伤寒论》将五脏六腑分为三阴三阳六经,每经都包括手足两经,总共十二部分,表面看来是据六经定位,实际它是脏腑定位的先河

六经实际上就包括十二经包含十二经就是包含了五脏六腑,那么五脏六腑怎么又是包含了十二经呢?实际上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说是单独算一脏的,六脏六腑。

《难经》:“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手厥阴心包与手少阳为表里,手少阳三焦就是膜原和腠理组成的,那个膜最高的地方就是脑膜,脑膜是全身的主宰,所以心包实际是指大脑之膜君不主事,心包代之。所以古人称心包为心主,它才是心脏的主宰,神明的主宰,所以称之为心主。手厥阴心包与手少阳三焦为表里,所以心包通过手少阳三焦把五脏联系在一起,由手厥阴心包来发号施令,统管五脏六腑表里内外,无处不包,它就被认为替心主发号施令,遍及全身。我们知道心是主神明,主血脉,它主神明的功能很显然不是指心脏本身的功能,它指的是大脑之膜的功能,心真正的功能是主血脉主神明是手厥阴心包的功能手厥阴心包经的主神明的功能应该是被归属到心的功能里去了,所以实际上五脏六腑却包含是十二经。

三阳是将六腑分为太阳、少阳、阳明,是将体表分成浅深不同的三个层次太阳是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是将五脏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三个部分。

太阳

太阳是指风寒侵犯体表,皮毛发生的病理改变。以脉浮、头痛、项强、恶寒为其主证。其基本病理是:风寒束表毛窍收缩,筋脉挛急→肺卫宣发津气之机受阻→产生上述现象。

比如恶寒就是卫气不能出表,不能够温煦皮毛,机体就怕冷了,但是一查体温,又可能发热了,那就是阳气内郁,不能外散,郁而化热,所以恶寒跟发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肺合皮毛主表,太阳篇所列条文又多属肺系病变,应该归属肺系,但《伤寒论》注家均从足太阳膀胱主表解释其义,以求与六腑为阳吻合,却与该书所列条文及其方剂不符。 

内经里面反复提出这个问题,肺合皮毛主表,还有其充在表《六节脏象论》就说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连续几篇都是说了肺合皮毛主表的,并不是说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难道一个表证就只有这个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这一部分才出现病变吗?临床上看表证并不局限于膀胱经循行的脊背两路。另外仲景的伤寒论并没有明确说篇太阳主表,也没有说膀胱经就是太阳膀胱经,而且更有值得我们推敲的是,为什么太阳篇所提出的方剂和那些条文,大多数都是针对这个肺系的病变,比如麻黄汤,是不是治肺系的病变,咳嗽气喘。小青龙汤,是不是治肺系病变,麻杏石甘汤是不是治肺系的病变,大青龙汤、葛根汤这些是不是都是肺系的病变。

再看《伤寒论》的太阴病一篇全是脾胃病变而无肺系病变,是仲景千虑一失?还是太阳一篇本就代表肺系病变?值得深思。

少阳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经在内。伤寒注家多只言其足而不及其手,果如所言,则胆腑位居胁下,而与少阳位居半表半里的定位概念风马牛不相及矣!观其发生病变也是常见手足两经证象,所以少阳应该包括手足两经。其基本病理是:邪入少阳三焦气郁津凝,胆液受阻,经脉挛急→以致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目眩。

口苦代表了足少阳胆经的病变。

咽干,则是津气的病变,气郁化热而伤津,咽喉则干燥,又或者气郁而水津不能敷布,而觉咽干。所以小柴胡汤他就有这个口渴或不渴的症状。

目眩,则是膜原的病变,(陈老认为眼是由筋膜一层层的包裹而组成的视觉器官,故为膜原病变)少阳三焦由膜原和腠理组成,所以少阳三焦病变,影响到膜原则出现目眩。眼睛出现眩晕不是阴津亏损的阴虚阳亢引起的眩晕,那么就是痰湿,湿热引起的眩晕,所以可以用温胆汤、半夏天麻白术汤治疗。

阳明

阳明包括肌肉经)和胃肠腑)两个部分,肌肉属于阳明之表。

阳明经证

邪在阳明之表,气郁化热,即呈气分热盛而以高热、汗出、口渴、脉洪为其主证。

其基本病理是:

邪入阳明,气郁化热高热

热蒸津液外泄汗出

汗出伤津,引水自救口渴

壮热伤气,脉失气束脉象洪大

阳明腑证

热盛伤津,纯热无湿型热入阳明之腑气郁津伤→即呈脘痞、腹胀、便秘

湿热交结中焦型:如果寒邪束表津气内归胃肠气郁化热,津凝成湿升降失调→即呈呕吐、泄泻、脘痞

以上属于三阳病变。

太阴

如果深入三阴,足太阴脾系受邪,常见吐、泻、痞、滞、胀、痛六类证象,实证与热证已经归属阳明的湿热),其虚寒证的基本病理是:脾系虚寒→胃肠挛急,纳运升降失常。

少阴

手少阴心经功能衰退,是以神倦欲寐,手足欠温,脉象微细为其主证,其基本病理是:

心阳虚损不能鼓运血流,气无血载,卫外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四肢逆冷

神失阳气温煦营血滋养神倦欲寐

肾系功能衰退,气化不及,多呈水液内停,变生痰饮水湿。手足少阴之间,以此异趣。另外足少阴肾有寒有热,热者如猪苓汤,手少阴心也有寒有热,如黄连阿胶汤证即手少阴热化证。(陈老此处未能详论,只言少阴病最常见的病理机制)

厥阴

邪入厥阴,则是肝与心包受病,则既有阳气衰竭,病情危急的寒证,也有气郁化热的热证;且有蛔虫窜入胆道的胆蛔证。

把这些基本的哪一经出现哪些临床症象,记在心里面就可以六经辩证来定位,为什么我要讲六经定位就达到了目的,以后你见到这组症象,心里面就可以想到,“哦,这个是病在太阳,这个是肺系的病变”,然后如果再分细一点,你就可以说哪些是肺卫的病变,哪些是肺系的病变,哪些是肺脏的病变。

编辑|袁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