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蜂蜜富含维生素,活性酶和多种矿物质,极具营养价值。但是很多人对蜂蜜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假蜂蜜十分泛滥,还有一点就是有很多关于蜂蜜的谣言让消费者对蜂蜜产生疑虑。 那关于蜂蜜的谣言究竟是真是假呢? 谣言一 用开水冲泡蜂蜜更健康 喝过蜂蜜的人都知道,过高温度的水可令蜂蜜中的酶失活,所以就会失去蜂蜜营养价值,同时也改变了蜂蜜香醇的味道。 所以最好使用40℃左右的温开水冲泡。 谣言二 蜂蜜能预防龋齿 虽然喝蜂蜜的好处很多且功效强大,但还没有强大到预防龋齿。不仅不能预防,反而具有致龋性。毕竟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是口腔内细菌最喜欢的食物。 谣言三 蜂蜜和蜂王浆中含有激素,可致癌 蜂蜜含有激素这个事,没人能否认,因为蜂蜜是从各种植物的花蜜中酿制而成的,含有激素应是必然结果。但这些激素并不会产生致癌性。 有人认为,蜂王浆是被催熟的,是因为吃蜂王浆的蜂王成熟期短、寿命长,还有很强的生殖能力,所以让人联想起性激素。 其实不然,蜂王浆中被“催熟”的不是性激素,而是一种活性蛋白质。 日本科学家发现,新鲜的蜂王浆中的这种蛋白质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一些基因的表达。 但是人们口服蜂王浆的时候,这种蛋白质其实是会被我们消化,所以无法保持活性,因此不必担心它对人体产生影响。 谣言五 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糖,但可以喝蜂蜜 这个谣言非常的不道德和不科学!大家都知道蜂蜜中绝大多数成分是糖,每百克中便含有葡萄糖约35克,果糖40克,蔗糖2克,所以糖尿病患者同样要远离蜂蜜! 谣言六 蜂蜜是蜜蜂拉出来的屎 说这个谣言的人真的非常夸张啦!蜂蜜其实是蜜蜂把花蜜吃进去,吐出来,这样反复百余次,利用自身分泌的转化酶,催化反应,把花蜜中的双糖转化为单糖,并在转化的过程中添加自身分泌的活性物质,这个过程才叫酿造。 虽然蜂蜜的好处有不少,但是只有自然成熟蜜才能够体现其营养价值,所以想喝好蜜的朋友们可要注意辨别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