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 五谷养五脏——五谷杂粮篇

 乐乐书屋 2019-07-12

五谷杂粮是我们的主食,是每日饮食之必需,更居营养金字塔的底层。《黄帝内经》里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说。这种均衡的饮食观说明的正是五谷杂粮为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古代民间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就是说五谷可以养五脏,比如小麦养心、高粱养肝、小米养脾,另外养五脏也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协调,本期小编介绍的就是小麦和大米!

小麦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上说小麦中药味甘,性凉,能养心安神,除烦益气。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小麦能除热、止烦、润燥、利小便、善补心气。”

小麦可制成各种面粉(如精面粉、强化面粉、全麦面粉等),麦片及其他免烹饪食品。

从营养价值看,全麦制品更好。它由整粒的小麦(小麦种籽)磨制而成,保留了其中麸皮和胚芽。虽然有了麸皮卖相一般会比较差,但是营养是很好的保留了。在膳食生活中要注意选择一定量的全麦粉或麦片,并进行合理搭配。

舌尖上的小麦

建中益气

用于平素体弱、脾胃气虚引起的常感乏力、食欲不佳、便软不成形等表现。

小麦50~100克或生麦芽30~50克、大枣5~10克,水适量,熬粥,分三次内服。

腹部胀满明显的,待粥快熬熟时,可加陈皮5~10克。

养心安神

用于平素气虚体弱或病后气虚未复所引起的睡眠不深、容易惊醒、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小麦50~100克、桂圆肉10~20克、桑葚10~20克,水适量,先用小麦熬粥,最后加桂圆、桑葚再熬5分钟,分三次服用。

收敛止汗

用于一切盗汗、自汗;

1.阴虚所致盗汗

浮小麦(浮在水面上的干瘪小麦)100克、银耳5克、苦瓜30克,先将银耳泡软、煎熬40~60分钟,再加浮小麦、苦瓜煎熬10分钟,取汁600毫升,分三次内服。

2.阳虚所致的自汗

浮小麦100克、桂圆肉10~20克、核桃仁5~10克,煎煮10分钟,取汁600毫升,分三次内服。

自汗、盗汗特别严重的上方均可加入莲子须20克、玉米须50克内服。

消食和胃

用于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胃部饱胀疼痛、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尤其用于因过食面条、包子、馒头等所致者。

炒麦芽30~50克,煎熬1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三次内服。也可加入炒谷芽30~50克、炒山楂片3~5克。

回乳断乳

用于哺乳中的妇女、意欲断奶者。

炒麦芽或生麦芽50~100克,煎熬1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三次内服。

也可加莲子10克、陈皮5克

不欲断奶者,禁用。

现代还将小麦胚芽加工成食用油,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作用。

炒麦芽、炒谷芽

小麦粥加桂圆、桑葚

大米

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去餐馆,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米的主要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2等,它提供了人们饮食中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质,同时也是人体所需维生素B1、核黄素和烟酸的营养佳源。

舌尖上的大米

①建中益气

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精神疲惫、食欲不佳、经常便稀、饭后欲便、饭后欲睡等表现。

大米或糯米50~100克、生谷芽30~50克、大枣5~10克、莲子10克,煎熬30~40分钟,每次100毫升,四季均可使用。

腹部胀满明显的,可加陈皮5~10克。

②除烦止渴

用于因饮水太少或汗尿太多,以致津液不足,所引起口干口渴、多饮、心烦不舒等表现。

大米100克,熬稀粥,取汁,也就是米汤100~200毫升,一次内服。

也可以加入莲子心3克、银耳3克,同熬。

③消食和胃

用于暴饮暴食所引起的胃部胀满、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尤其用于因过食米饭所致者。

炒谷芽30~50克,熬水1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三次内服。

也可加入炒麦芽30~50克、炒山楂3~5克。

中医上还有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之说。其中黑粳米晶莹柔润,营养丰富,含有16种氨基酸及铁、钼、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要高。

黑米最适合秋冬季滋补。《本草纲目》记载: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在秋冬季,无论煮粥还是煲汤,均是一种滋补佳品。

来源:张新渝等.舌尖上的科学:吃得更明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6-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