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虾、蟹、鱼、蛤海鲜处理窍门,一次学会!

 鹿文康金 2019-07-13

海鲜菜肴是桌上的常客,各种各类的海鲜买回后的处理及保存也总是让人伤脑筋,本文一次教会你鱼、虾、蟹、蛤的聪明处理法,从此料理海鲜不再慌张!

先去鳞片

若是市场新鲜买回家的鱼,一定得要把鳞片再仔细检查、去除干净,因为鱼贩通常只会做大约的处理,所以再次去鳞,可以避免残留的鳞片影响烹饪的口感。要检查的部位有靠近背鳍、尾鳍、以及前鳍的部位,这几个部位,通常较容易残留鳞片。

注意轻轻地由尾部向头部逆鳞刮除,而且力道不可重,以免把皮翻起。

去除内脏

通常这个步骤请鱼摊代劳会比较方便,但是买回家后最好还是再检查,以免内脏残留,保存时容易因此让鱼腐败。检查时先从最容易被忽略的鱼鳃开始,方法为将鱼鳃翻起,看是否有鳃残留,若有,用手指拉出即可;鱼肚若有内脏残留,用刀子或手将内脏去除即可。

袋保存

彻底冲洗鱼腮以及鱼肚的内部,冲洗完用纸巾将鱼的水分擦干。把处理完的鱼装放在塑料袋内卷起,放入冷冻库即可。

若是当天就要烹调,找个容器,将包好的鱼放入,倒入冰块保鲜即可。若之后要整条鱼解冻,最好是前一天拿出放在冷藏库里自然解冻为佳。

鱼片、鱼块处理保存

鳕鱼、鲑鱼等鱼片或鱼块,回家后只要把水分擦拭干净,每一片鱼片都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分装,放入冷冻库即可;解冻时,若是要有要做生鱼片食用,记得一定得在冷藏库下解冻,避免室温造成鱼片变质、不新鲜。

软足(软丝、花枝、乌贼、小卷)

将内脏拉出

用手将内脏拉出,记得一只手将身体固定住,以免滑掉。

切除头部

用水冲洗里头的黏膜,去除墨囊等,再用刀子将头部切除,方便等下做处理。

拉出软骨

在水龙头下冲洗,接着拉出里头的软骨。

去除内膜

此步骤视料理方式,若是要切成圈状,则不能破坏身体,此时使用筷子,插入身体,用旋转的方式,将内膜带出就好;若是要切成条状,就直接将身体剖成两半,用手指将内膜拉出,接着冲洗即可。

花枝身体外部会有薄膜,记得要将此薄膜去除,才不会影响口感。

分袋装好

装入塑料袋前要将水分擦拭干净,再放入冷冻库,若是要当天烹调,则可加冰块放入冷藏即可。

软足类的海鲜,半解冻的状态下即可料理,所以可以放在室温下解冻较快,但不可放置超过2~3个小时。

挑除肠泥

若是要整只料理,则从虾头与身体连接的第一关节处,用牙签或尖状物插入此部位,将肠泥挑除即可;若是料理要做造型,那么可以剖半,直接将肠泥取出。

若买的不是新鲜虾,而是冷冻虾或冷冻虾仁,那么不用特地解冻挑除肠泥,要烹调时再解冻即可,避免多次的解冻造成虾子酸败。

保存

在一容器中装水,加入盐巴,将虾子在盐巴水中清洗过后,再用水龙头冲洗,接着将水分用纸巾擦干,装入塑料袋内,记得不可叠在一起,每只虾要间隔摊平放,这样之后解冻才会快。

可滴入少许米酒,可去除腥味、帮助保存。虾子是很容易受到温度影响的海鲜,所以最好是料理前一天放到冷藏下解冻,尽量避免在室温下解冻。

蚌壳类

蛤蜊

将蛤蜊放入装着容器的水中,加入盐巴,放置半天吐砂。吐沙后把水倒掉,冲洗干净即可。

淡菜、九孔

用刀划入壳中,将韧带切除撬开,将肉翻起用水冲洗里头的沙石即可。

蚌类保存要注意

生鲜蚌壳类一定不能放冷冻,易将蚌类冻死,且生鲜蚌类最好是当天买当天吃,所以找一容器,将蚌类装入,里头放入冰块(不可加入过多的水,以免无氧气),要烹调时取出即可。

去壳

将壳一端边缘放置在水槽或桌子的边缘,利用杠杆原理将壳翘起。

去鳃

壳翘起后,身体两旁的腮要先去除。

刷洗

去除壳后如图用刷子刷除壳内外以及身体部位的脏污。

活蟹此时才可解开绳子,避免被蟹夹伤。

去壳边

用刀子将壳边切除,方便食用时取用里头的蟹黄或蟹膏。

去螯及脚尖

用刀子将螯剁下后,再将螯依关节分成两段;脚尖的部位用刀切除。

若是做炒类的烹调, 则用刀背拍打螯, 可以让食材更入味。

去腮盖、分切

身体翻面,将腮盖拔除,用刀将身体对半剖开,再对半剖开一次,切成四等分,蟹的处理即完成。

蟹的保存要注意

蟹的保存与其他海鲜大不同,不可先处理后放入冰箱保存,一定得料理前再处理,而蟹的保存很简单,只要找一桶子或容器,将蟹放入,容器内装少许水,水不可将蟹淹过,否则水中无氧气,蟹易死亡。这样保存法约可保存2~3天,不可将蟹放在冰箱,温度太低的情况下,易导致蟹冻死,若一定得放入,要用湿毛巾将蟹包起为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