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丨国际丨观点丨人物丨自述丨慕课 9月3日,中德大众专项培训合作交流会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联手启德教育集团设立大众培训基地试点,探索把全球领先的德国双元制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带到佛山,为佛山成为一线制造城市助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郝志峰代表校方欢迎启德教育集团学府总经理张隽女士与德国大众职业培训项目中国区代表 Tilman Lesche先生等一行的到来,表示佛科院自2015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应用型大学计划后,正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随着佛山与德国的制造业联系日益密切,国家推行现代工匠人才培育制度,中德大众双元制的培训项目前景广阔。 在本次合作交流会,三方就中德大众培训项目的落地规划和未来合作方向等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签署合作协议,为佛科院打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实训中心,以及推进国际化项目迈出坚实的一步。 大众专项培训项目,属于典型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参与者在佛科院接受半年的德语培训和专业课授课,在面试通过并签订劳动合同后,前往德国大众培训中心和相关企业接受3.5年的带薪实践培训,并获得国际通行的德国工商会职业资格认证。根据项目合同要求,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还将继续在德国企业工作3年,更好地学习德国制造的精髓。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本次在佛科院落地项目招募,消息公布后,报名踊跃,经过三轮电话咨询和筛选,9月3日有近二十多位学生入围第一轮面试,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爱钻研操作的兴趣,也征服了主考官 Tilman Lesche,半数学生入围初选。Lesche先生对大众培训项目在佛山的长期招生表示乐观,预期未来可以引进更多德国的教育资源项目。 启德教育集团留学总经理刘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龚武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德工程学院院长朱凡希等人也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启德学府总经理 德国双元制是从十九世纪手工作坊时期发展起来的,也是经历了教育界和工业界大量磨合之后才形成的,如今是各国学习的样本。 虽然中国院校和企业多年探索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加速应用型人才培养。但一种教育模式有其文化和社会结构影响,很难简单照搬。德国的国民教育是免费,但是体系也相对封闭,而且德国学校的规模通常小,要通过院校合作方式,成批输送中国学生进入德国的教育院校体系,其实并不容易。 好在我们合作方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一起根据佛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项目执行方案。围绕大众培训项目落地,我们双方先做好示范点,慢慢铺开,为佛山培养更多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因为我们大家的理念一致,合作就会顺利展开。 佛山科学技术院院长 如何推进项目实施,其实我们合作多方已经有很多共识。我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发展成滚动、可持续的项目。 对于佛科院来说,我们希望推进这个项目,促进与本地企业合作,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宗旨。如能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就可能更好服务于处于佛山南海基地的大众汽车生产基地,并建立稳定联系。同时,大众培训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留德学习与就业,让佛科院中德班的学生看到更多可能职业路径,就有更大动力学习。 我希望通过三五年的努力,这个项目能做得很出色,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应用型人才的楷模,让后来者都备受鼓舞。对于参加项目的学生,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实施学分认证,打通佛科院的学分体系,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国际化的课程和培养模式。 德国大众职业培训项目中国区代表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工业4.0的基础,是德国制造成功的基础。我20年前在西门子任职,接待当时的中国教育部部长参访,当时的一个讨论主题,就涉及如何把德国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中国落地。我理解中国教育者和企业,对德国双元制教育有很高期望,所以才有大众培训的项目。 人才培养,像双元制教育这样涉及很多环节,包括学生、学校、企业、行会等,如果第一个环节出错率是10%,预料第二个环节的出错率可能也有10%,第三个环节亦然,那么叠加下去,事情会不会走向失控?所以我也扪心自问,项目推进一定要谨慎,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的把握,宁愿做得慢一些,规模做得小一些,不然口碑差了,不仅仅是失去合作者,也辜负学生的前途。 对于一些学生或家长而言,可能存在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潜意识认为,我掏了钱购买教育服务,那么教育机构就要对我的成绩负责。事实上,教育这回事,仅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的。我希望学生他们自己也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用自己的实践去探索未知,才能在项目的培训中受益最大。 |
|
来自: wujinlan吴金兰 > 《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