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药--吗啡 【化学结构】 【结构特点】 ✦具有酸碱两性。 ✦性质不稳定,光照下即能氧化变质。 ✦含有两个羟基发生第Ⅱ相生物结合反应。 【适应证】 吗啡注射液及普通片适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如严重创伤、战伤、烧伤、晚期癌症等疼痛;心肌梗死而血压尚正常者,可使患者镇静,并减轻患者负担;用于心源性哮喘可使肺水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麻醉和手术前给药可保持患者宁静进入嗜睡;不能单独用于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等有效解痉药合用;吗啡缓、控释片主要用于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 【禁忌证】 (1)本品不良反应形式多样,常见:瞳孔缩小如针尖、视力模糊或复视;便秘;排尿困难;体位性低血压;嗜睡、头痛、恶心、呕吐等。少见:呼吸抑制、幻觉、耳鸣、惊厥、抑郁、皮疹、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等。 (2)连续使用3〜5天即产生耐药性,一周以上可致依赖(成瘾)性,需慎重。 (3)禁用于脑外伤颅内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哮喘、肺源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肝功能减退的患者。 (4)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婴儿。 (5)慎用于老年人和儿童。 (6)硬膜外腔注射本品用于手术后镇痛时,应严密监测呼吸及循环功能。 (7)忌用于不明原因的疼痛,以防掩盖症状,贻误诊治。 (8)禁与以下药物混合注射:氯丙嗪、异丙嗪、氨茶碱、巴比妥类、苯妥英钠、碳酸氢钠、肝素钠、哌替啶、磺胺嘧啶等。 (9)胆绞痛、酸痛需与阿托品合用,单用本药反加剧疼痛。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氮芥、环磷酰胺合用,增加氮芥、环磷酰胺的毒性。 (2)与二甲双胍合用,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 (3)与M胆碱受体阻断剂(尤其是阿托品)合用,便秘加重,增加麻痹性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危险性。 (4)与胍乙啶、美卡拉明、金刚烷胺、溴隐亭、左旋多巴、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亚硝酸盐、利尿药合用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5)与生长抑素、利福平、利福布汀合用降低吗啡的疗效。 (6)与美西律合用抑制并延迟美西律的吸收。 (7)与艾司洛尔合用使艾司洛尔的血药浓度升高。 (8)与纳洛酮、烯丙吗啡合用拮抗吗啡的作用。 (9)与西咪替丁合用出现呼吸暂停、精神错乱和肌肉抽搐。 (10)与纳曲酮、卡马西平合用出现阿片戒断症状。 (11)与香草醛合用增加香草醛的抗凝血作用。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慎用:1)有药物滥用史;2)颅内压升高;3)低血容量性低血压;4)胆道疾病或胰腺炎;5)老年人;6)严重肾衰竭;7)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8)严重肺源性心脏病;9)严重支气管哮喘或呼吸抑制;10)婴幼儿。 (2)未明确诊断的疼痛,尽可能不用本品,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 (3)本品可能引起胆管系的内压上升,可升高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 (4)对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吗啡可降低癫痫发作阈值。 (5)吗啡可削弱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 (6)缓、控释片必须整片吞服。 (7)不经胃肠途径滥用口服药物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8)对于重度癌痛患者,吗啡使用量不受药典中吗啡极量的限制。 (9)中毒解救除一般中毒处理外,还可静脉注射纳洛酮0.005-0.01mg/kg,成人0.4mg。亦可用烯丙吗啡作为拮抗剂。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 (1)成人常用量一次5-15mg,一日15-40mg;极量一次20mg,一日60mg。 (2)成人镇痛时常用静脉注射量:5~10mg;用作静脉全麻按体重不得超过1mg/kg,不够时加用作用时效短的本类镇痛药,以免苏醒延迟、术后血压下降和长时间呼吸抑制。 (3)手术后镇痛注入硬膜外间隙,成人自腰部硬膜外腔注入,一次极限量5mg,胸部硬膜外腔应减为2~3mg,按一定时间间隔可重复给药多次。注入蛛网膜下隙,一次0.1~0.3mg,原则上不再重复给药。 (4)对于重度癌痛患者,首次剂量范围较大,一日3~6次以预防癌痛发生及充分缓解癌痛。 口服: (1)普通片剂:常用量一次5~15mg,一日15~60mg;极量一次30mg,一日100mg;对于重度癌痛患者首次剂量范围较大,一日3~6次,临睡前一次剂量可加倍。 (2)缓、控释片:成人常用量个体差异较大,宜从每12h服用10mg或20mg开始,视镇痛效果调整剂量或先用速效吗啡滴定剂量后转换为等效控释片剂量。 【制剂与规格】 注射液:(1)0.5ml:5mg;(2)1ml:10mg。 片剂:(1)5mg;(2)10mg;(3)20mg;(4)30mg;(5)50mg。 缓释片剂:30mg。 控释片剂:(1)10mg;(2)30mg;(3)60mg。 【习题训练】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脑皮层深度抑制 B.血压降低 C.心脏抑制 D.延髓过度兴奋 E.呼吸抑制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参考答案:E 解释:吗啡急性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抑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