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书法的用笔比结构重要”,启功“结构比笔法更为重要”,谁对?

 泊木沐 2019-07-13

如果有人问建筑师:房屋的结构与建材,哪个更重要?回答一定是:都重要,因为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不仅要考虑结构,还要考虑建材。

如果有人问大厨,烹饪与食材,哪个更重要?大厨会反问,食材不好,怎么做得好菜?当然,对于大厨来讲,怎么烹饪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里提问者所引用赵孟頫的话,疑非原话。赵孟頫在去大都(即北京)的船上,读王羲之的兰亭帖,写了《兰亭十三跋》,说了“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赵氏这里讲“用笔为上”,是指书法点画的艺术内涵,是他读帖的心得,因为王羲之的用笔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里的“用笔为上”当然不会指初学者对笔法的理解。所以,与提问中所引“用笔”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内容。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第七跋局部

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第七跋局部

就书法艺术而论,用笔和结字是辩证的关系,两者须臾不可分割。就学习书法不同的深浅阶段而言,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重点。譬如,初学者,掌握基本笔法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是基础。即便是在这个阶段,学习笔法也是要放在字的构架中去理解。

赵孟頫还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什么叫“结字因时相传”?看过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的人,会明白这个意思。因为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今草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比如篆书,它是商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那个时代还没有汉隶,篆书的结字自然与汉隶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字体,譬如楷书,北魏与隋唐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字体,譬如汉隶,《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等,其结字都会“因时相传”而不同,其笔法也不尽相同。赵氏说“用笔千古不易”是指用笔的本质内涵,古今一致。这里自然不是指某种字体的具体笔法“千古不易”。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局部

《乙瑛碑》局部

《史晨碑》局部

《曹全碑》局部

启功有诗云:“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率,顿觉全牛骨隙宽”。提问者是因为此诗而得出这个结论的? 启功在与初学楷书的人讲“九宫格”“米字格”时,提出大格横竖等分十三,大格的中心四个小方格,就是字的中心所在,与大格有5:8黄金分割的原理(详见《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第99-103页)。在这个特定的研究楷书结字的背景之下,启功说过,“结字所关,尤甚于用笔也”的话。但是,在此无论如何是得不出启功认为“结构比笔法更为重要”的结论的。因为,在这个书法层次研究的问题是不能够替代或者等同更深层次的书法研究的。恰恰相反,启功对于用笔是十分关注的,曾诗云“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指书法微妙处比较)文董(指文征明、董其昌)不如僧”。还有诗云:“王侯(指王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详见启功《论书绝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67、171页),在讨论文征明、董其昌、王铎这个层次上,启功所关注的已经是用笔了。所以,真理跨越半步就成了谬误。

对于古今书法名家,我们要把他们的话放到具体的背景下去理解、去研究,才不至于发生误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