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种被外国人羡慕嫉妒恨的选官制度,那就是著名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之下,不管你是否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抑或是穷八代,只要你参与并且得到足够的成绩,那就会直接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科举的最后一关是殿试,举人们通过了殿试才算彻底完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目标,其实如果你已经是举人了,就已经具备做官的基本资格了,但需要进行等待,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儿女双全,等到子孙满堂?这都是有可能的,那如何才能避免等这么久呢,最简单最有效的便是继续考试。 参加这最后一场殿试,如果你通过了,那你的家族将会感到无比光荣,因为只要你通过了殿试,之后的路途将会变得坦荡——你就是进士及第,起步便是可以出任县令的存在,想想看吧,那可是一县之长,而不过是你的起点,而如果运气好,以后混个中央部长级别的尚书也不是不可能的。 刚刚只是通过就已经有这么多好处了,如果名次再靠前一点呢?那就更了不得了,殿试之后,会有皇榜,有一甲二甲和三甲,这三个一共是三百人,但分布很不均匀,三甲人数大约是一百多,有些时候可以达到两百人,二甲大约是一百多人,而一甲就厉害了,只有三个人呢:状元,榜眼和探花,我们来详细述说一下,这个一甲,所谓一甲三个人那就是全国前三名。 中了状元的就是全国第一了,这个全国第一是皇帝认可、百官也都认可的,而且各方面都要优秀,不能有明显的缺陷,比如说名字取得不好,这当然也算缺陷。要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状元必须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欢,由此可见做状元是多么困难。 不过既然做状元如此困难,回报丰盛吗?当然是非常丰盛的,状元一旦及第,远在家乡的父母官便会得到一份天大的政绩、家族门口会修筑相应的牌坊来纪念、自己家会得到一块御赐的匾额,这个是荣誉,看着可能比较虚,那我们来看看实实在在的,状元及第之后下一步将会得到进入翰林院的机会——明清朝代称之为“庶吉士”,在翰林院进修一段时间后的状元之后起步便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之后便是主事,运气好的,能在短时间成为相应的尚书,在打熬些许年头,出将入相不是梦。 如果是榜眼,那说明你和状元差距不大,取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你没能成为状元可能是因为你哪方面不如人家,这也没什么好说的,技不如人嘛——哪怕你是因为名字取得不够好,到底也是个缺陷嘛。 做了榜眼,待遇也足够好,荣誉与状元类似,那我们来看看实实在在的,榜眼及第之后下一步一般也会得到进入翰林院的机会——明清朝代称之为“庶吉士”,在翰林院进修一段时间后的榜眼之后起步便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之后便是主事,运气好的,能在短时间成为相应的尚书,在打熬些许年头,出将入相也不是梦。 值得说道说道倒是这个全国第三名,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百姓真的不太关注状元之后的那个榜眼,但却非常关注榜眼之后的探花,因为这个探花在评点的时刻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准——长得帅。 他成绩可能确实比不上状元和探花,但容貌一定是最棒的,所以在古代,因为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有许多举子考中探花比中状元还要兴奋,毕竟,这是来自朝廷的官方帅哥认证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