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7-13

111明成化 青花婴戏图三层盖盒

鉴赏之八百四十二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直径15厘米

本盖盒绘婴戏图清新可喜,寓意祥瑞。伦敦大英博物馆藏一婴戏图盌,录于《MingCeramicsintheBritishMuseum》,伦敦,2001年,图版62,可资比对。

上海博物馆亦藏有一类近三层盖盒例作,绘饰仕女图,录于汪庆正,《青花釉里红》,香港,1993年,图版121;另可参考一件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出土青花婴戏图盌,带成化年款,曾展于《TheEmperorsbrokenchina.ReconstructingChenghuaporcelain》,伦敦苏富比,1995年,编号54。成化遗存且有盖盒出土,见一青花花鸟纹盖盒,原应为施逗彩,是以采青花勾骨,列于同展,编号9,图见《皇帝の磁器:新発见の景德镇官窑》,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1995年,编号114(图二)。另见山水人物双层盒,断代正德,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000年,图版52

来源:W.R.Clarke收藏

HKD 750,000

112清雍正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六方花觚

鉴赏之八百四十二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42.8厘米

此件耀眼夺目的六方花觚,为唐英制瓷上之创新突破。器形纹饰取材造办处制掐丝珐琅、及画珐琅器,尤可见于花觚口沿描金与凸棱等特征。异于瓷匠拉坯塑成之形,棱角分明的器形构造,及相应对称的纹饰,更接近于铜胎珐琅器翻模铸造及填彩之效果。花觚六方上,取中段绘正面直视云龙,左右二侧双龙面朝中,搭配庄重端正器形,更显气势。

此瓶器形源自高古青铜觚,取材金属材质之原形,作为寺院供奉之用。自明以降,此类祭祀用器多见贵重鎏金掐丝珐琅器。然雍正帝似偏好画珐琅于铜胎、瓷胎及料胎,胜于掐丝珐琅,因此雍正朝档案中,掐丝珐琅器远少于珐琅彩例。

此花觚属传统矾红彩瓷一系,于白瓷上绘红彩龙纹,首见于洪武一朝。画珐琅器亦常见白地,据刘良佑研究,约34%画珐琅器以黄彩为主调,约15.2%则为白地为主,其余才为其他色调(见《故宫所藏珐琅器之研究》,台北,1978年,页69)。

可比较二件器形相同的雍正粉彩花觚,模造胎体厚实,饰以花卉纹,出自H.S.Stern上校珍藏,与一件同纹香炉齐售于伦敦佳士得198247日,编号62;其中一瓶后售于香港苏富比1982119日,编号291,香炉亦是,售于19861119日,编号265。还有一对粉彩花觚,刊载于 S.W. Bushell,《Oriental Ceramic Art》,伦敦,1981年,彩图版XX;另外二件作例,分别售于香港苏富比200748日,编号507,及1987520日,编号565

亦可比较上海博物馆藏一瓶,尺寸略小,展出于《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09年,编号II-85。值得注意的是,此瓶与唐英所烧造之青花缠枝莲纹花觚轮廓相近,如一例曾售于香港苏富比200748日,编号508

HKD 13,240,000

113清雍正 粉彩菊花纹笠式杯

鉴赏之八百四十二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10.1厘米

本杯素白地,独绘雅菊两株,似康熙五彩,点几枝花果,超凡脱俗。细观此菊,花边施重笔,顿添生气;红菊没骨,分浓淡,自然典雅。

参考一略小例,纹饰相类,望星楼收藏,录于《清代康雍干官窑瓷器》,香港,2004年,图版51

雍正一朝,景德镇瓷匠技艺精湛,审美不凡,见本品制工,可窥一二。胎体纯净无瑕,画工简洁素雅,渐弃繁缛,少匠气,尤重自然清新。可比两略小例,绘花卉两株,其一为大维德爵士收藏,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录于苏玫瑰,《QingEnamelledWares》,伦敦,1991年,图版821;其二售于纽约苏富比2009916日,编号205

此类画风,延至乾隆,见洋彩梅瓶一对,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08年,图版56

HKD 5,080,000

114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鉴赏之八百四十二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0.3厘米  17厘米

本品器型为清宫经典式样,圆口,短颈,圆腹,凹足,曲流,弓形手柄,描金圆钮拱形壶盖。茶壶通体以绿彩为地,粉彩描绘纹饰。壶盖面四朵缠枝花卉,四侧各绘金彩“卍”字纹,壶身肩饰一圈如意云头纹,中心绘以洋彩缠枝洋花,分别以鹅黄、浅紫、矾红三色填绘花瓣,花蕊高凸,别致瞩目,上承金彩“卍”字纹,下衔玉磬,寓意“吉祥喜庆,万福万寿”。周围点缀四朵莲花、郁金香。枝蔓婉转翻卷,设色随之变换,展现丰富多彩的华丽,流露出典型的巴洛克式装饰风格。底边绕莲瓣纹一周。壶底蓝地,中央金彩“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其特殊,彰显此物地位非凡。

道光官窑瓷器在造型、品种和款式上,继承乾隆官窑的表现手法,其虽有不及处,然亦有直追前朝之势。本品造型秀美,色泽华美,纹饰繁复,布列相宜,填色精准,制作精湛,壶盖保存完好,殊世罕见,当为道光御制之器,地位尊贵,卓荦于世。

道光皇帝节俭成性,然痴迷茗茶,终身未易。此一嗜好可于清宫烧造瓷器档案中得见,道光三十年间茶具烧造数量颇为可观,在一年三次的御贡瓷器单中,随处可见各式茶具之名目,如“洋彩天中丽景茶盖碗三十副”、“粉地暗水红龙茶盖碗二十副”、“青花白地牡丹花茶盅二十件”、“娇黄暗龙茶盅二十件”等,每年数量不下二三百件(副)。尤须注意之处乃是由于道光时期清宫御用茶叶多为绿茶,以盖碗泡喝为便,故而瓷器烧造以盖碗、茶盅为大宗,相反,茶壶、茶盘等传统茶具却甚少烧造,因此,本品弥足珍贵。

翻检各方典藏资料,于道光三十年每年御贡瓷器表中,仅见道光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端阳节”御贡瓷器单中有“掐丝珐琅茶壶二对”、“青花艾叶祥符茶壶二对”之记载,由时任九江关监督、道光朝第一任督陶官常兴烧制呈进。本品作为御用茶壶,与上述所载“青花艾叶祥符茶壶二对”器型、纹饰相似,或应为道光初年烧造。本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连年福寿纹蓝底茶壶(《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页190,图169)器型和纹饰十分相似。清嘉庆粉彩开光御制诗文绿地茶壶(《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页190,图169)可资参照。

来源:五台山人旧藏

参阅:《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190-191,图169-171

RMB 2,000,000

115清乾隆 仿哥釉贯耳穿带方瓶

鉴赏之八百四十二明清官窑瓷器补篇(二十二)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49.5厘米

本品方口,长颈,溜肩,鼓腹,长方形圈足。颈部两侧对称饰长方形穿孔。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配有红木座。器身通体施仿哥釉,釉质坚致细腻,釉色肥腴莹润,开片分明,金丝铁线交错,面呈灰青色。口部釉薄处微呈褐色,足际刷铁黑色釉,乃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特征。

尤为注意者,明高濂《遵生八笺》载:“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为穿皮条,缚于几足,不令失损。”本器承袭古制,足外墙两侧正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古意盎然,与史互证,可观精微。整体造型俊秀,挺拔大方,古朴凝重,堪称乾隆官窑仿哥釉器个中翘楚,保存良好,殊世罕见。

乾隆慕古,以古为师,陶古铸今,集古今之大成。一方面,哥釉古雅凝幽,备受钟爱。另一方面,穿带壶形制仿商周青铜壶以及汉代投壶式样,流行于宋代。明代袁宏道《瓶史》曰:“瓶花之具有二:用如堂中插花,乃以汉之铜壶、太古尊、罍或官、哥大瓶。方入清供。”可见哥窑瓶乃为花插佳品,故而本品实乃帝王燕闲清赏之御制绝品,彰显乾隆性好风雅之情貌。

翻检各方典藏资料,本品为清宫陈设花器,其使用情形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屏》之“倚塌观雀”图窥知。图中美人身后即置一官釉或哥釉贯耳瓶,上插翠枝妍花,其状甚茂,以镂空木座相承。

作为本器仿古原型的宋代贯耳瓶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官窑青瓷弦纹贯耳壶(《得佳趣:乾隆帝的陶瓷品味》,页102-103,图28),明代贯耳穿带壶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仿官釉贯耳穿带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223,图201),与本品十分相似。

来源:日本回流

参阅:

《得佳趣:乾隆帝的陶瓷品味》,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页102-103,图28、页187,图84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23,图201、页227,图205

《清康雍乾名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页82,图63

《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46

RMB 7,82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