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播|如何做到王阳明说的「知善知恶」?

 钱小启 2019-07-13

Q1

@海天:到底该如何帮助别人才是合适的?背地里损害自己的人,有事求主意,对我来说很简单,该不该帮他?有机会收拾他们,该不该收拾?看起来好像不应该,但我以前的风格是不太记仇,能帮就帮,人际关系也还可以,但我帮的人里还是有人背后损害我,是因为我太无害了纵容的他们吗?

我们先说下人生的基本常识,帮人啊,人有三帮三不帮,什么是三帮呢?急事帮,难事帮,意外的事帮。三不帮指什么呢,颓废不帮,消耗不帮,无关不帮。

再说这个宝宝提的问题,我们可以搞他们的时候搞不搞他们?其实人也有三害三不害,三害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比如我们长大,我们成才,这件事肯定对别人有伤害,对那些颓废的人来讲这些事一定要害他们;第二个符合人类社会法则,比如单位有晋升就一个名额,单位有涨薪也就一个指标,我努力争取,我拿下来了别人就失落,优胜者胜;还有一个就是这个人是个害群之马,本来就是个祸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他踢出去。

还有三不害,没有原因我们不招他,成本太高我们不招他,没有必要我们不招他。

如果还害你的人来向你讨教问题,其实这里面就有人生管理了,我们每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小公司,我们这家公司跟所有的公司一样,都会选择最好的员工进来,把一些害群之马驱逐出去。

我们人生也要有朋友管理,什么叫朋友管理?就是我的社交圈里都是跟我同期相应,都是积极向上的,要是有人害我我还把他留在朋友圈,就好比你的被窝里有只蝎子,你就把他放在那,到是符合自己人善的心肠了,可是他会蛰死你的。这就是我们人生朋友管理的基本概念。

朋友圈里要经常筛选,好朋友进来,那些心术不正或者存心跟我们为难的人我们就请他走路吧,这是要跟宝宝说的,这个过程中也就无所谓“害”与“不害”。

如果你把你的人生视为一个公司,那么某一个人不在适合你的朋友圈,你把他派出出去只是一个人生的自然管理,没有害不害的概念。所以你先要从这些空洞的概念中走出来,然后奉行你的自然人生行进法则,让你的朋友圈越来越优秀,让你的个人成就越来越大,这样你就不会有这个困惑了。

Q2

@兰:请问雾老师,就今天的文章 谈谈这样做后如何防止被人利用的对策。在朋友眼里很成熟,很稳重,其实自己也是需要安慰的,我时常就被朋友这样吐槽完自己的情绪后满意离去,轮到自己心理难受时确被冷落,突然有种被利用的感觉,该怎么办?

宝宝的这个心态,我建议你看下我们前天的公号,我们写年轻人成长啊,动则得救,抬手就错,举步维艰,为什么呢?你不成熟你是个孩子,一个孩子在一个成人社会里你说每一句话都是错的,你做每一件事都是错的,所以就算你身边都是善良的人,你仍然不适应,如果你最弱就会总吸引品德恶劣的人,他们会聚拢过来一起占你的便宜,一起来搞你,这是一个自然的常态。

你要成长,至于成长的基本法则,我在前天的公号列出来了,就三条,第一你想象以你父母为中心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以你家人为中心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以你老板为中心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你计量他们每个人的心理落差,那么你就会发现所有人都处在极度痛苦之中,陷入一种极度悲愤绝望的状态,因为在每个人自我为中心的概念里,自己都是这个世界无可争议的帝王,要享受一切最高的福祉,但是,现实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这导致了每个人心里的落差都非常大,自己希望的跟现实隔着巨大的差距。

你发现了人生的这个苦,第三步,你只需要用一句话弥补他的心里落差,对方就会奉你为知音,一辈子对你好一辈子帮助你,这是我们要讲的一些基本的法则。

回到宝宝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你说的这些问题完全没有事业的概念,完全没有人生的概念,你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事做的,在那呆着,那么别人过来跟你吐吐槽有什么不可以呢?你要有自己的事业,你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你要有自己的时间管理和时间安排,某个人想吐槽,ok可以,你跟我预约,我给你5分钟有什么事你快点说完,你不能把我当情绪垃圾桶,心情不好了夸啦夸啦把垃圾倒我身上,然后你兴高采烈走了,这样不可以。

但是你要想让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成为一个事业型的人,你得首先做起事业来,当你做起来的时候,你得这些朋友就自动消失了,而新的,跟你人生同行者,他们会构成你的新的朋友圈,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会有现在的困惑和迷茫了。

补充一句,一个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事业无聊的人,他势必会面临无尽的无聊的问题,这是我希望宝宝能记住的。

Q3

@沧海一粟: 教育孩子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过多精力放在智力培养上,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孩子确实聪明,知识面宽,但是发现忽略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缺乏责任感。现在孩子已经快成年了,还能有机会纠正错误吗家长应该如何做?

我告诉你,凡是成功把孩子改造成功的其实都失败了。

为什么呢?因为改造完成之后,孩子会重复他们的困惑,重复他们的人生,重复他们的生活。

很早我就发现,时代是进步的。我们小时候也是被说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实际上,我们有很强的自理能力。

如何面对孩子没有责任心呢?你首先得知道,责任心不是孤立的。它是事业的一部分。

有事业的人肯定有责任心,因为他要把事情做妥帖了。事业也不是孤立的,它是人野心的一部分。

所以,为父母者,并不需要手把手教孩子有责任心,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给他一个人生目标。启迪孩子内心的灵智,让他自己一路奔行。

至于父母,还要自己父母自己的人生责任,不要考虑那么多。

我们如何给这孩子一个野心,一个目标呢?

很简单,一个人的野心跟目标一定是个具象化的,你比方说孩子孩子某天看到了电视,看到了某个形象,这个形象很符合他的胃口,那他可能花几十年的时间去追逐。再或者从某本书中得到了诱惑,孩子一路奔行。

具体如何给,为人父母者,你去筛选中外历史人物的传记,去做一个书架,把书都列在这。让孩子无意识的去翻,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启迪最大。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一句话,哪一本书把孩子给勾活了。

一个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自理能力,这些都不是问题。除非一个孩子迷失了自己,变得很颓废。否则的话,我们给孩子一个目的,要超越父母,而不是用我们的成见去约束他。

Q4

@夏有凉风冬有雪:面对人生的一些谈判,怎样才能不被动,或者说变被动为主动,再或者哪怕最后是公平的不吃太多亏。

人生一切都是交易,因为人是一个系统,人要从外界中吸收能量,还要排出废物,所以人生一切都是交易。

一切的交易都需要谈判,哪怕你小时候出个门,买个作业本都需要谈判。如果你小时候掌握了技巧,能谈赢父母,那么你的谈判能力自然是优秀的。

如果你小时候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长大之后进入企业,那么你就是一个棋手,是一个没下过棋的棋手。这个时候就会面临困境,想要增长谈判技巧,只有一步步的磨砺自己,训练自己的技巧。

我们通常说的谈判都有哪些技巧呢?很简单,谈判,无非是两个人的利益交换。

我刚才讲了,人生一切都是交易,你出来就是来卖的,你得拿的出出来卖的东西,你还得要求对方给的回报。对方也是这个意思,双方都想要用最低的价钱买来最高的回报。

为什么谈判艰难?双方都要求性价比,都想用最低去获得最高。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冲突之中行进,你能不累吗。除非把自己的能力提上去。

告诉你三个提升的方法:第一,要有卖的东西。第二,多做训练,多多揣摩。第三,研究对方的底线,研究对方想要什么。

这三个研究明白了,你基本上就进入了一个博弈的正常状态。你不一定能每次都赢,但是你已经有了入场资格,剩下的就是在每一次谈判中获得成长。

Q5

@姜拓:雾老师好,看过雾老师在《拙见》节目上的演讲,非常震撼。在演讲后面,雾老师放出了四张图来表达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当时雾老师因为演讲时间关系,没有详细阐述。最近一直在思考这四张图,但还有些困惑,知善知恶是良知,但如何才能做到知善知恶呢?请雾老师再把这四张图解读一下?

我们先来谈一下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再来谈如何做到知善知恶。

阳明先生的四句话是这样的: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那么这四句话到底在说什么?

他说的是我们的认知。

所谓心学,大伙儿说的是心。

你的心有感应,这就是我们的认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味着我们刚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大脑是一片空白,我们观察这个世界,能将所有细节看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是没有分别心的,我们见到食物就吃,我们不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见到美女就抱,我们不认为这是非礼,因为一切源自于本性。

有善有恶意之动,意思是这个人类社会要管理。因为整个地球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既然要管理的就要立下规矩,你不能见了美女就抱,你要知羞耻,你要守法度。哎,这个时候我们就立下规矩,见了美女我们要发乎情,止乎礼。这是善。没有得到人家允许就要抱,这叫恶。

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什么?良知是我们心中最大的智慧。就是一个人有明晰的分辨善恶的能力,这就是智慧。每个人其实都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

但如果真的有,这个社会不会有监狱,这个社会也不会有警察、司法机构,正是因为许多人认为的善恶是错的,才导致了这个世界需要监狱,把那些死杠的人关起来,才需要警察把那些死抬杠的人抓起来。

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是我们的认知不是最明晰的,他是有错误的。为善去恶,即将错误的认知剔除,正确的认知添加,这就是我们达到的至善境界。

这是阳明先生说的四句话。

那么该如何做到「知善知恶」是良知?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知善知恶」,但这个世界还是有警察,有监狱,因为你认为的善恶是错的。

为了矫正你的善恶是非、政治观,我们不得不把你放在监狱里,跟大伙儿隔离开来。

那么,我们怎么来衡量我们的知善知恶是对还是错呢?

很简单,你只要把它放在一个相反的面看看。

如果在相反的面成立,那么这一定是本质的,是至善的。

什么叫相反的面?就这么说吧。我们讨论一件事,比如说这个社会发生一件事,然后把这件事放到犯罪团伙中。

你看看犯罪团伙怎么处理?

如果犯罪团伙处理方法,跟正常社会一样。那么这个东西一定是善。

比方说这个社会有正常的管理,有正常的教育,犯罪团伙也这样,也是这样,他有山规有寨律。你就知道「管理」这个东西,它一定是善,一定符合人性。它对好人适用,对坏人也适用,拿到任何地方也适用,它一定是善。

反过来,你说的善,只在你身上适用,换到别人是伤害,换个地方也不行,这一定是在闹情绪,一定是在狡辩,一定是在祸乱这个世界。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是恶。

所以,你要知道善恶,你首先要知道本质。

然后,你把本质两面对应起来,你就能解读善恶,你就能获得最明晰的智慧认知。

你去查《道德经》,你去查《论语》,你去查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你去查西方的古典哲学,你会发现他们说的都一样。因为善这个东西,它是一个通行的法则,它一定适用于所有地方。

善是通行于所有世界的法则,你甚至可以写个科幻小说,写个外星球,这个法则仍然适用。那么这一定是善,如果是当时情况被迫选择的某些方法,那这只是权宜之计,不是至善本身。

所以,你想探究这个过程,你想得出结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脑子做一些基本的功课。

但,当你完成这些功课的时候,可能你的灵知豁然开启,你心中的智慧狂涌而出。

那一瞬间就是古人说的悟道,那一瞬间就是柏拉图说的智慧呈现,那一瞬间就是我们常人说的大脑开窍。

那个时候你的认知就达到了最高点。

这个时候,这个世界所有的问题在你面前都已经不再是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