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要如何在生活中修行运用它呢?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颗为善去恶的心,在意念发动时,保存善念,去除恶念,这就是知行合一的宗旨。 王阳明在龙场结束贬谪生涯后,被任命为吉安府庐陵县县长。这个地方的老百姓除了务农就喜欢打官司,因为一打官司他们就会被捉进监狱,而监狱有吃有喝,这让历任官员很头疼。 王阳明认为历代官员都不是知行合一的人,他们首先把老百姓当成了坏蛋。 王阳明一到庐陵上任后,站在老百性的角度思考,认为老百姓必定是有冤情的,即使没有,民风的养成也跟父母官有很大关系。 这一善念发出后,接下来的“行事”也就都围绕这一善念而作。 2. 凡事都要在事上磨练
王阳明认为,应该在实际的人生中体悟“良知”,也在平时的行事上践履“良知”,否则,就沦为空谈。 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给我们不再恐惧的方法就是去实践。 如果你害怕上台演讲,那就去演讲;你恐惧任何人任何事,就去找这件事和这个人,直面他们,也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内心的恐惧,是“事上练”的最高标准。 有一位官员说我也想修行,可是我公务太忙,不能静下心来修行,王阳明说心学就是要在事上练,你在办案时秉公办事,不要让私欲左右自己的判断,这就是知行合一呀。 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到寺庙,一个人在独自静处才能够修行。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可以修行。在平时的各种事务中锻炼、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领悟到良知的真实效果。 3. 无知者无畏
王阳明说,有个老头很怕老虎,所以总是提防,结果被老虎啃了脑袋。而有个小孩不知老虎是什么东西,却赶着老虎像赶头牛一样。这就是俗语所谓的“无知者无畏”。 你害怕某事是因为你了解了这件事,而我们对未知的事却没有害怕的心。 如何做到无知?王阳明说控制你的那一颗心,告诉他一切都是按照良心去做,就能得到快乐,获得无所畏惧的力量。 4. 凭天理做事,就是知行合一
天生万物,都是自然之理,花草都是一样的,有什么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由你的私心而定,自己喜欢就说善,自己不喜欢就说恶,对自己有利就说善,对自己无利就说恶。 不做好恶,不是不作为,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一切凭天理做事,听良知指挥 凭天理做事,就是遵循自己有良知的心,去做良知认为是善的事,而不做良知认为是恶的事。 总结: 王阳明正是因为悟透了心性的奥秘,运用了 “知行合一”的智慧,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复杂多变的事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成就。 |
|
来自: 吴工图书馆 > 《国学佛语修行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