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

 李涣 2019-07-14

      颈椎病是-种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组综合症状。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5型: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其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先天性颈椎畸形等,慢性劳损以及急性损伤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导致颈椎关节僵硬,侵犯颈椎、椎间盘周围韧带与结缔组织的退行性关节病,由于脊神经受压迫所引起的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好发于受力最大的第5~6、第6~7颈椎,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早期为颈椎间盘变,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常见的病因有劳损、负荷、不良的坐姿、本身的生理解剖特点等因素,极易导致颈椎发生退变。颈椎病是种常见病、 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40~60岁之间的成人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症状。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各型的具体表现:①颈型: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尤以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这是最常见的种类型。 ②神经根型:颈部疼 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除此之外病人的手掌握力减弱,病情严重时,整夜疼痛难于人睡。③椎动脉型: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每次眩晕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④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

      颈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多因劳损、体虚或外邪内千所致,颈部为太阳经所在,太阳经乃六经之首,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以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若长期伏案低头工作,致使太阳经脉受损,或因年老体虚,外邪必乘虚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天濡养,致颈部疼痛,肌肉紧张,活动不利而发病。应用桂枝汤,外可疏邪固表,内可补中通阳,有助于本病的治疗。中药治疗,以调和营卫,通痹止痛为原则,以桂枝汤为基本方,即桂枝10,白芍10,大枣10.生姜3,甘草5。辨证加减:颈部胀痛、发僵者加葛根,上肢无力, 肌力减退者加黄芪;肢体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者加附片、细辛、制川草鸟;肢体酸痛,麻木,呈游走性者加防风、荆芥;上肢有沉重感,麻木不仁者加苍术、麻黄、羌活。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临床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功能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