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肠道,约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这也导致了,肠道发生病变时,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 尤其是肠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因此,及时发现肠道病变,尽早检查,对于治疗与治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排便”有4种异常,十有八九就是肠癌了,及时检查,莫拖延 异常1,排便习惯改变 突然间,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以前是一天一次,突然变成一天3、4次,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一定要注意,肠道发生了病变,最好及时检查,切莫忽视。 异常2,排便形状改变 大便变细、或呈扁条状、槽沟状、细条状、前头干硬,后边软粘等,一定尽快就医检查。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预示着肠道病变,要尽早检查。 异常3,排便带血 正常的便便都是不会带血的,便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也是大肠癌的一种早期症状之一。 肠癌排便时有明显出血,量少且伴有黏液。如有感染,会出现脓血便,切莫大意! 其实,如果大便有血的话,无论是什么颜色,鲜红,甚至浓黑,都应该引起警惕。 异常4,出现里急后重 一旦肿瘤变大,影响便便排出,就会导致便便变细,并且,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是有一种想排又排不净的感觉,也就是出现“里急后重”。 一旦发现一段时间内,排出的均为柔软的细便,并且总有排不尽的感觉,最好去查查肠道健康。 这4类人,易被肠癌“找上身”,希望你不在其中 第一类:长期久坐者 长期久坐,缺少运动,是肠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科学表明,吃完饭后,没有活动,或活动量太小,使得肠壁蠕动慢,延长有毒物质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从而增加了肠癌的风险。 第二类:爱吃肉者 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红肉,可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 而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就可增加18%的结直肠癌风险。 第三类:有肠癌家族史者 肠癌家族史的家属,罹患肠癌的几率,比一般人要高数倍,是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 这类人,一定要重视肠镜的筛查,每年至少做一次肠镜。 第四类:结直肠息肉者 肠癌,大多数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腺瘤性息肉,是不可逆的,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并且,会因为某些刺激有恶变倾向,腺瘤性息肉,才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养护肠道,预防癌变,坚持做好“4个字” 第一字:“吃” 饮食,对于肠道健康,尤为重要。 保护肠道,饮食上,谨记“三多三少”。 多吃豆芽,含有的叶绿素,可防治肠癌,尤其是直肠癌。 多吃菌菇,含的粗纤维和钙等,都有防癌作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少滚烫火锅,又麻又辣又烫,会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少油炸食物,会产生“丙烯酸”,很难消化,增加肠道负担,加速癌变。 少熏烤食物,烧烤、烤肉等,要少吃,减少致癌物质的摄入。 ![]() 第二字:“喝” 喝温开水,35-40摄氏度。 水,是使肠道保持清洁、润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使大肠保持清洁,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 喝淡茶水,卡斯尼根茶,泡水喝,润肠促排毒,改善便秘,预防癌变。 卡斯尼,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药用价值高,用其泡水喝,对于肠道健康,十分有益。 相关研究表明,卡斯尼根富含菊粉,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保养肠道,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炎有不错的帮助。 ![]() 还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促进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内微环境。 同时,还能清肠排毒,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利于粪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预防和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经常用其泡水喝,对于肠道健康,十分有益。 ![]() 喝汤水,洗涤肠道,促排毒。 生活中,经常煲点汤水喝,对于肠道健康,也十分有益。 尤其是,用黑白木耳,一起煮汤,可以“洗涤”肠道。 黑木耳,含大量植物胶质,可吸附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 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二者煮汤饮,可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保持大便通畅。 ![]() 第三字:“动” 坚持运动,可给肠道增加动力,促进肠道蠕动,有益肠道健康。 研究发现,坚持运动6周,就能改变人们的肠道细菌。 每星期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肠道细菌产生丁酸盐的水平就会增加。 丁酸盐,是一种抗炎酸,它与预防肠癌、减肥和增强免疫力有关。 所以,不论多忙,都要注意,动起来,坚持运动,给肠道添动力。 ![]() 第四字:“查” 完善肠道健康,必不可少。 尤其是,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 临床上,约80%以上晚期肠癌,是因未做直肠指检造成的。 直肠指检,对肠癌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此外,90%的肠癌,都是通过肠镜检查出来的,肠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检查。 因此,一定要晚上指检与肠镜,尤其是高危人群,更不可忽视! ![]() |
|
来自: 昵称32914699 > 《疾患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