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古道拾遗

 lstangg 2019-07-14

/也之章

6月24日,在荔湾区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黄景云会长的带领下,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与广东氏族文化研究专委会组成的连州地区采风行一行人,途径连州大路边镇,顺路参观并徒步正在修葺中的“南粤古驿道之秦汉古道”。

秦汉古道连州段位于连州大路边镇山塘片顺头岭上。据传有史学家考证,秦汉古道起于秦以前,兴于汉,繁荣于唐宋,一直延续到明清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据记载公元前223年,大秦为统一江山,派任嚣、赵佗两大将率秦军分三路跋山涉水,挥师岭南。而其中一路,就是从连州顺头岭下连江,进军番禺(广州)。

到了公元前112年,为解决吕嘉的叛乱,汉武帝派遣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领十万楼船水师,走过顺头岭,“出桂阳,下湟水”,攻陷番禺(广州),一举平定吕嘉的叛乱。

后来,为了方便南北往来的车马行走,加快南北商贾贸易,东汉大司农郑宏向朝廷申请把秦汉古道修宽填平,铺砌青石板。

这样,秦汉古道不但是军事控制的关隘,更是成了南北商贸往来便捷之路,每天大量岭南货物运往中原,而中原的铁器通过古道进入岭南,改变了岭南刀耕火种的落后现状。

顺头岭村在山塘黎水岭上,这里有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南天门亭楼。南天门亭楼建在老铺村南头的黎水岭古道上,向北为顺头岭老铺、新铺村,至湖南、湖北直通中原;向南黎水岭约3公里的路程。有人计算过:如果按石阶级数算,石级近8000级,海拔落差数百米。

我们踏踩着秦汉古道苍老的石阶,来到南天门亭楼下。一条石板古道从两村贯穿而过,路中的青石板虽凹凸不平,早有磨蚀,但石板上的划痕至今还很清晰

亭楼南北两边搭好排山,古道修复工程正在施工中。

穿越南天门亭楼,回头仰望亭楼楼顶,但见亭楼上“南天门”三个古朴苍劲的楷体大字呈现眼前。咦,不对啊?我听说南天门亭楼上,北面亭门和南面亭门都安有石牌匾,北面亭门上的是“广荫亭”匾额,而南面亭门是“南天门”匾额,怎么北面的“广荫亭”匾额没了?我们几个人一起寻找。不一会,终于在一间旧货铺的墙角找到这块匾额。一问才知道是施工人员为安全起见保存起来,等待施工重新安装。

过了南天门,前面就是往山下走的山坡路,一条石板路在农田和树林间往山下逶迤延伸。

我们沿着石阶往下走,一路上游人稀少,显得特别宁静。

停下脚步,坐在路旁的青石板上小憩片刻,触摸斑驳磨蚀的青石板块,屏息静憩间,依稀隐约感触跟随岁月远去的脉动,闻见当年赵佗五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厮杀声凉亭边韩愈、刘禹锡、岳飞等文人骚客对饮吟诗的豁达笑声;南北走贩喧闹的买卖叫声,驿骑饮马的嘶叫声;逃避战乱流浪疲惫饥饿的呻吟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古道无语,风月有声。在凄风苦雨中赤足踏平的这条古道上遗落多少辛酸悲苦、生死别离?又有谁吟唱“长亭外,古道边,白骨片连片。”的长恨悲歌?

也许,古老的连州承载了千年古道的沧桑而变得沉厚丰满。正是有了两千多年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的融合和沉淀,才铸就了“岭南第一州”之美誉,并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古道”,被誉为“最具内涵的古道”。

连州,籍以千年古道的延展,以其“活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岭南湟川重新活化新千年壮丽的画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