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10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连锁药店分会年度大会暨2019年中国药店商学院太原峰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举办。国药控股湖北国大药房有限公司质量负责人、药学推广总监敖斌应组委会邀请,作了题为《对接处方药资源的药店模式及业态创新》的演讲。特摘要整理如下: 对于OTC而言,一般不需要监测,仅仅只是症状改善即可,服务的特点更多的是用药的简单指导;对于处方药,其重点在于药房对于购药患者病情的咨询、用药的评估、相关的用药指导建议和药学监控,服务的特点是长期的,或者是阶段性的。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其是否凭医生的处方销售,这只是表面的区别。而真正内在的区别直接影响到药店的整个经营模式。 零售药店在获取处方药患者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阻碍: 第一个阻碍就是处方来源。现在通过互联网、远程问诊可以解决部分处方来源,而有处方的患者为什么会拿着处方选择零售药房?这直接考验我们专业药房的连接能力,包括连接工业、医疗机构以及后续连接患者的能力。 第二个阻碍是患者意愿。患者本人希望更方便地完成购药,最好是医院看完病后直接拿药,但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要到院外购药,实际上患者是不情愿的。特别是现在,我们看到院外和院内很多药房存在价格差异,导致很多患者投诉,为什么医院的价格低,社会药房的价格更高? 第三个阻碍是医保对接。没有医保的资源,对接不了医保,就意味着有医保报销条件的患者无法进行承接,而承接医保的过程中药房需要更加专业、合规。 第四个就是药品配送。尤其是一些冷链的药品,对药店来讲,如何确保整个配送过程中保证药品的质量?而且还要说服医疗机构相信,说服患者能够接受院外拿的药和院内拿的是一样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冷链监控系统的操作流程实现这一点。 最后一个就是专业服务。专业药房如果仅仅只是靠处方引流,没有专业服务,那后续患者的回流很难。随着医保不断的谈判,慢慢地覆盖更多城市、更多品种,实际上处方药的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仅仅只是承接处方,没有考虑后续患者的维护,那就无法用量的提升来弥补利润的损失。 图表2:专业药房的类型(根据处方药的品类不同) 图表2:专业药房的类型(根据医保支付方式不同) 图表2中,一大类别是传统的普通药房,从产品结构、客群对象等方面看,跟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结算方式也是各种各样都有,选址更多在社区,在人流量相对较多的地方。其他四类均为承接处方药资源的新药店模式,按照医保支付方式可分为医保统筹支付药房、非医保统筹支付药房。 比如,特殊疾病的领域有两类,其中之一是DTP药房,大多数DTP药房没有获得医保统筹支付资质,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对于特殊疾病专业药房来讲,对接的资源非常广,保险、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厂商,以及涉及到处方药运营的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医院等。 而针对慢性疾病的专业药房,按照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同,也可把它分为普通药房和慢病定点药房。各个地方政策不一样,肯定会有些差异,但是它的人群非常明确——慢病专业药房的目标对象一定是在医疗机构里面确诊,明确了疾病的治疗方案,药店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对接各方资源,做好患者的全周期服务。因为医保支付方式的差异,所以客群会有所不同。 如何做好前面所提到的各类专业药房呢?关键就在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可参看以下图表,窥斑见豹。 为了提升专业药房的药学服务能力,建议相关企业:建立三级药学服务组织架构,打造药学服务的专门团队——第一级,聘请医院临床医生、临床药师组建药学专家委员会;第二级,成立公司专门药学服务的部门,具体落实和实施药学服务的项目;第三级,门店设立药学服务专员,指导并带领全体员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监护以及营养咨询、康复理疗等健康管理服务。药店的专业服务不是固化的、空洞的、冰冷的,是“有温度”的人去“深度”开展具有一定“广度”的专业药学服务。 为确保员工有能力把专业服务落到实处,针对不同业态的药房、不同的工作岗位,构建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三级专业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分级分类培训,进而支撑起能够全方位服务于不同顾客群体的专业服务,详情可以参看以下图表。 专业化时代,无论是零售药店还是药店人,不应该成为药品的搬运工或者推销员,必须建立专业药学服务体系;根据药学服务的深度不同,专业药房可建立三级药学服务体系……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