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车辆该往哪里停

 说些有用的话 2019-07-14

余永佳

中国是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27亿辆,其中汽车2.4亿辆。

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80后、90后等新一代车粉的快速成长,一些城市对以往推行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也进行了科学求真的反思。由于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汽车的消费量必将呈现出一个稳定增长的新势头。

在上世纪,中国曾是享誉世界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一度成了一票难求的紧俏商品。即便是有能力搞到一张自行车票,也至少需要花费三个月以上的工资,才能拥有一辆能给人带来出行方便和全家幸福荣耀的自行车。

20年来,由于家用小汽车的崛起,自行车消费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颓势,绝大多数骑车族都成了退休族和本本族。如今骑车族后继乏人,自行车产量和利润率逐年下降,销售更已成为厂商求生存求发展的最大难题。

然而在另一方面,普通工薪族所拥有的强大购买能力,已是今非昔比。自行车作为一种健身或是最后几公里的上佳代步工具,人气依在。如果各城市坚持提倡绿色交通,打造人车分离的慢行交通系统等新政也能真正落实到位,自行车内需就可以成为市场发展的新热点。

车是人腿的延伸,车多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可惜的是,中国可耕地资源紧缺,尤其是城市交通治堵持久战难觅胜机,车多若是处理不当,就会引来一场新灾难。

多年来,由于交通管理的滞后和缺位,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车辆无序停放、无库停放以及有偿停车和无偿停车并存的怪象。如今,大多数城市已成了汽车万国博览会,街头巷尾、绿地广场,塞满了无库可进的机动车辆。至于自行车停放,就更是五花八门和管控失控,尤其是前一阵子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质疑和不满。

车库或停车场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共同家园。无库停车不仅在国内城市呈积重难返之势,甚至在发达国家城市也属于多年积淀的社会惯例。奇怪的是,无库停车合法化和常态化,尽管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形象,使路堵车塞乱象雪上加霜,然而却未像交通拥堵那样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正在圆强国梦的中国城市来说,乱停乱放的汽车和自行车正在成为严重污染社会环境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公害,这种现象必须早日制止和改变。

城市车辆停车入库或进场,这个要求乍一看似乎显得有点苛刻。

其实,历史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国内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国城市迟早会营造出一个停车入库(场)的新文化和新氛围。

    人类在追求精神和物质文明方面,始终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勇气、信心和斗志,从未有过胆怯、犹豫和退却。

对于古人类来说,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能力大兴土木?因此随地便溺成为常态。一旦生产力有突破性进展,厕所、洗手池以及卫生纸等就应用而生,随地便溺也成了千夫所指的违法行为。因为人类需要文明,更需要保护环境和预防传染疾病。

同样,在建国以前,中国很多百姓是不刷牙和难得洗澡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然而在当时,一是刷牙、洗澡并非是普通百姓必备的生存需求,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未能达到一个新的文明境界;二是生产和消费领域均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即便是有人具有刷牙、洗澡的行为需求,但是牙刷、牙膏、热水、肥皂、浴室等物质基础也会从中作梗和拖后腿。

如今,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脏乱差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人们的共同鄙视和唾弃,中国的城镇乡村更是旧貌变新颜,最近掀起的绿色环保以及垃圾分类等热潮都是明证。

走进战士的营房、蓝领的厂房、白领的办公室、普通百姓的家居,到处都能给人带来一种洁净明快的新感觉。其实,营房、厂房、办公室、家居的整洁,并不一定与战士的杀敌能力、蓝领的工艺技术、白领的创新意识、百姓的家庭和睦幸福有关,但却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如果我们的城市街道整洁光亮,树木绿草见缝插针,城区不允许垃圾杂物侵染,更不准车辆随意停放。所有车辆、包括自行车,均必须有序进库(场)停放,市容市貌就会天翻地覆,城市发展就会进入一个新层次。

车辆无库停放,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新难题。从技术角度来看,完成上述目标并非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要拥有这么一种文明新意识。若能早日进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以及最终获得决策者的认可,中国城市就有能力率先书写这一新辉煌。

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改造等方面远比土地私有制国家占有先机。一些具有一张白纸优势的新开发区,更应该勇当“有偿停车、有序停车和入库停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变“重地下轻空中”的旧意识和旧习惯,少搞投入高、收益低和地方财力难以支撑的地库开发,重点在“路房合一”过街楼以及底层架空建筑开发不占用土地、造价低、营运和维护费用少、管理方便的空中停车库。坚持数十年,车辆进库停放就会成为中国城市的新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