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吕不韦墓

 黑龙江波涛 2019-07-15
偃师——杜甫墓

偃师古代名人墓众多,唐代诗人杜甫。
       偃师杜甫墓位于偃师三中院内,适逢周末校内寂静无声。后院向左一角有片林荫,杜甫墓就掩在绿荫之中。
                      偃师——杜甫墓
       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所作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出生于京兆杜氏,远祖为汉武帝时代杜周。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诗。19岁始出游,20岁漫游吴越。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相遇,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杜甫一生著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本博少年时代读过杜甫诗,尤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忆深刻。
      唐乾元二年关中大旱,杜甫弃官西去秦州,后寄居四川奉节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大历五年冬,因三年来归乡路上的困苦,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杜甫因客死异乡,其墓地全国有八处。较为可信的有湖南平江小田村和偃师土楼村两处。网上有关杜甫墓的争论出现了,“巩义无耻,偃师无能”的说法。
                 偃师——杜甫墓
         偃师杜甫墓前立有墓碑,碑正中大字书:“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上款书乾隆五十五年嵗在上童関茂之如月河南尹张松孫书“,下款”偃师县知縣渤海湯毓偉修墓后勒石“。       偃师——杜甫墓
         从乾隆年碑记,到河南省级文保,似乎可以认定偃师杜甫墓为真。2004年,偃师城关镇成立杜甫纪念馆,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霍松林被聘任为名誉馆长。

           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年),战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偃师——吕不韦墓
      任何一部秦代历史,吕不韦都是个绕不开的角色。两千多年过去,人们对吕不韦的评价褒贬不一始终存在争议。但是,假如没有吕不韦秦很难说统一六国。无论给予怎样的评价,吕不韦对统一全国创建秦皇朝的功绩是无法抹去的。历代王朝的更迭是靠武将打天下的,吕不韦以商人出身协助创建秦王朝,不能不承认他是位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刚刚又读过蔡东藩的《前汉演义》,到偃师不能不去看看吕不韦墓。
偃师——吕不韦墓
         网上的信息都在告诉你,吕不韦墓在偃师大冢头村。而不知从何时起,吕不韦的大冢边早已建起另一村庄——后纸莊。后纸莊位于偃师城西伊水北岸,这一带已经列入规划开发阶段。
偃师——吕不韦墓
       由华夏西路拐进村,迎面便可见立于封土堆一侧高大的墓碑。墓碑是1994年偃师市政府、偃师一中,与大冢头村联手而立的。
偃师——吕不韦墓
      墓碑立于封土堆东南一角,大概是为直对通村的路。
偃师——吕不韦墓
       封土堆很大,东南两面显然已经早被挖掘去一部分了。我到时一位老人正在封土堆边整理菜地,对我说种不了了,要拆迁啦。谷歌图中可见,这一带拆迁属于城市开发,吕不韦墓也许是借光得到修整。
       吕不韦自扶植异人继位,成为秦庄襄王。襄王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正所谓红颜祸水,因秦太后邯郸姬风流成性,肆意淫乐纠缠吕不韦。坐上皇太后之位的邯郸姬不是吕不韦可以任意处置的,不得已找了个嫪毐以取悦太后。也正是因秦太后的肆意淫乱无休,最终迫使逐渐长大亲政的秦始皇脸面无光。秦王政在灭嫪毐三族后,将太后驱往萯阳宫不准自由。吕不韦因引毐入宫,本当连坐,因念他侍奉先王,功罪相抵,不忍加诛,但褫免相国职衔,勒令就国,食采河南。
       吕不韦被免职后在河南一住年余,山东各国多遣使问讯,劝驾请往。事为秦廷所闻,秦王政防他为变,即致吕不韦书“君与秦究有何功,得封国河南,食邑十万户?君与秦究属何亲,得号仲父?今可率领家属速徙蜀中,毋得逗留“。不韦得书览毕,长叹数声,几乎泪下。想了又想,自取鸩酒,勉强吞下,须臾毒发毙命。
      不韦妻已经先死,安葬洛阳北邙,僚佐等恐尚有后命,急将不韦遗骸,草草棺殓,夤夜舁往与妻合葬。后人但知吕母冢,不知吕相坟,其实是已经合墓。乏人知晓,所以墓碑绝对是以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