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新明针灸治疗面麻、面痛、面凉

 369蓝田书院 2019-07-15

针灸治疗面麻、面痛、面凉

【病例】 

张某,女,38 岁。

首诊:2001 年 5 月 9 日。 

主诉:左侧面麻、面痛、面凉 15 年。 

现病史:15 年前病人因感冒出现面痛,在当地以感冒治疗,感冒愈而 面痛不减,随之又逐渐面麻、面凉。后经多个医院治疗皆无效。在市某医 院做 CT 检查,显示颈椎及头颅均无异常,但多方各法及面部针灸治疗未见 效果。 

查体:左侧头后项从翳风、完骨到风池、天柱,均有明显压痛。脉浮 缓、舌淡苔白。 

中医诊断:面痛、面麻。 

西医诊断:颈丛神经炎。 

取穴:①主穴:头后项:翳风、完骨、风池、天柱等穴;②耳前:上 关;③头维、悬厘。 

针法:头项腧穴各直刺 0.5~0.8 寸;上关从上向下沿皮刺 1.5 寸,头维沿 头皮透刺悬厘。 

燎灸法:上述腧穴及头后项压痛点针后加灸。 

针灸后面部即觉舒适。上述三组穴交替应用。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 程,疗程间休息停针 3 天,共治疗 2 个疗程,恢复健康。 

按:手足三阳六条经脉与面关系密切。此面麻、面痛与足三阳经脉及 其经筋阻塞不通关系密切。足阳明之脉,其经筋,……夹口两旁,上行会 于颧骨部,结于鼻旁;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足太阳经筋网维于上眼睑, 足阳明经筋网维于下眼睑。足少阳之脉及所属之经筋、经别,其经气也散 布于耳前后及面部。足太阳之脉及经筋,……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下 结于鼻部。所以取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之腧穴,及头后项腧穴疏通其经脉之 气,达到这些经脉通则不痛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