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的耳鸣,多源于心乱!管仲的话点醒了我

 渐华 2019-07-15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管子·心术上》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我们这篇文说,给您聊聊耳鸣这件事。

耳鸣,我们说过多次了。这一次,又从何谈起呢?我们从春秋时期管仲所著《管子·心术上》的一段话说起。

这段话,从中国传统医学的角度,揭示了耳鸣和心之间的关系。原文如下——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心在人体,仿佛一国之君主。至于说眼睛、耳朵、鼻子等孔窍,就是心这个君王治下的官员。如果说心的功能保持正常,仿佛君王政令通和,那么人体官窍就会正常。假设心里面充满各种杂念,那么就会导致眼睛看不见颜色,耳朵听不见声音。这就是所谓上离其道,下失其事的道理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谓耳鸣,只是心乱。

如何理解这里面的深意呢?心,藏神。我们对外部刺激、信号的接受、分析、感受和判断,都依赖于心神。所以,心神安定,则外物不扰。心神不定,则周围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烦乱。为什么有的人能在闹市里读书?就是因为他们的心静,不为外物所扰。同样道理。耳鸣作为一种感官的异常,也和心神的安定与否有关系。心神安,则没有耳鸣之患。心神不安,则耳鸣越发严重。

这么说,您可能还不是很明白。没关系,我们来看两种特别常见的耳鸣症候,仔细分析,您就懂了。

比如说,有人耳鸣,声响不大,绵绵不绝,头晕目眩,心中惊悸不安。晚上睡觉多梦,面色苍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这是怎么回事?答曰心血不足导致耳鸣。心,寄窍于耳。心血不养耳窍,所以耳鸣。他们的心神,是乱的。平时总感觉心跳心悸,心慌心乱,晚上多梦。这些都是心神不安的表现啊。心神不安,大欲失常,则耳鸣时时发作。心神和耳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心血虚这个症候,建立了联系。

再比如说,有人耳鸣,伴随听力逐渐减退,以及虚烦、睡眠不安、腰膝酸软、头晕咽干、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苔少等症状。这个状态,就是心肾不交所致耳鸣。它的形成说到底,和心阴不足有关系。这样的人,往往先是肾阴不足。肾阴不养耳窍则耳鸣。同时,肾阴不能抑制心火,使得心中虚火灼烧,导致心阴耗伤,心神不安。所以,心神和耳鸣之间,又通过肾阴不足的症候,联系在一起了。

由此可见,心神不安和耳鸣之间,的确有密切联系。虽然通过的路径不一,但是结局是一样的。

所以说,要想调治耳鸣,关键还是在于养心啊!正如前所说,就是要养心血,养心阴。心阴心血充盛,心神安,则有效避免了一些导致耳鸣的因素。这就是防治耳鸣的一条捷径啊!

那么,怎么样呢?对于心血不足者,医家往往药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黄芪、党参、枣仁、菖蒲、远志之类。我们自我调节,可以利用心俞穴和膈俞穴。心俞穴可以养心安神,调理气血。膈俞穴为血会穴,可以益气血、疗虚损。两者皆用艾灸之法,可以补益心血。心肾不交者,医家往往药用黄连、黄芩、鸡子黄、阿胶、芍药之类。我们自我调治,可以利用神门穴和太溪穴。神门可以安心宁神,清泻心火。太溪穴可以滋补肾阴。两者用手指按压之法调治,效果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