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认为夏天湿气重,是需要大家解决的情况,温度高,容易造成脾虚,脾虚会加重湿气,对于身体调节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何祛湿,可以把饮食和保健结合起来。 ![]() 为什么夏季湿气重? 那么,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机体细胞代谢后的废物。人体由细胞组成,循环系统为细胞代谢提供服务,它把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运送过来,把细胞代谢后的废物运送出去。当细胞的代谢机能低下时,不能有效利用这些营养物质,并排出过多的病理代谢产物,它们都被存放到组织间液中,如果这些代谢产物不能被循环系统及时的排出去,堆在体内,就形成湿气。 湿气可侵袭、停留到全身各处,停留到头部,则头蒙如裹。停留到项背部,则项背僵困;停留到心胸部,则胸闷气短;停留到腹部,则腹胀、腹泻;停留到腰部,则腰部困重“如带五千钱”,停留到腿部,则腿部发困、发沉。总之,湿气停留到哪里,就会危害哪里。 那么为什么夏季的湿气是最重的呢? 湿为长夏主气,夏季雨多地湿上蒸,是四季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最易感受外湿。在一年当中,阳气遵循升降浮沉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冬季阳气收藏在体内,春季开始升发,到了夏季,阳气升浮到顶点,天气变的非常炎热。 人与大自然相适应,机体的阳气也升浮到体表,人体感到炎热,但消化吸收的能力变的差了,这是因为脾胃的阳气都升浮到体表,功能相对减弱了。湿生于脾,脾胃功能不足,则生湿气。另外,长夏属土,天地间湿气薰蒸,天人感应,湿困于脾,湿气丛生。 常见疾病哪些与湿气有关? 除去外界来源的湿气,还有内湿。 内湿则是因为脾虚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引起的。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由于脾胃虚消化能量不足,或者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则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湿气,归根结底是脾气虚的原因,湿只是表征。 因此,平常见到的很多疾病都与湿气有关,比如: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冠心病,月经不调、痛风等疾病都属于湿气。糖尿病血糖高,过多的糖堆放在血管里是湿气,高血脂病,过多的脂溶性物质堆在血管内是湿气。肥胖病,过多的病理代谢产物堆在细组间液及细胞内是湿气,痛风病中尿酸过多排不出来是湿气...... 所有这些致湿物质,可分为两类,脂溶性物质与水溶性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通过脂溶性及水溶性溶剂溶解为湿气。到夏天时,这些疾病都可能应时加重,夏季祛湿,正当其时。 如何祛除湿气? 中医认为,祛湿气须把这些致湿因子排出体外便可。 排湿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脾胃,所以欲祛湿气,先温脾阳。我们用附子理中丸来温脾胃之阳。附子理中丸由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组成,其中,人参增强细胞机能,白术去脾胃之湿,干姜去脾胃之寒,炙甘草引诸药入脾。脾胃得温,消化道功能恢复正常,机体排湿的出口恢复正常,病理代谢产物便通过此出口排出体外。在临床中,我们常用理中汤加减给患者排湿气,很多的患者在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一天十几次。但大便越多,身体越轻松,精神越好,疾病越减轻,这说明湿气随大便而去了。 针对机体的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祛湿中药来配合附子理中丸。湿气在头项,头蒙如裹,项背僵困,可用天花粉20g桂枝10g芍药10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湿气在心胸,胸闷,气短可用瓜蒌9g薤白6g 半夏6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湿在腹部,腹胀、便稀,可用半夏6g,夏朴6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湿困于腰,腰部疼痛、困重可用茯苓30g白术30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湿困于腿,可用茯苓15g、白芍15g煮水送服附子理中丸以治疗腿困、腿沉。以上方法中,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一丸,每日三次。 都说“十病九湿”,趁着夏季养脾祛湿,不仅祛湿同时也可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经典扶阳病房 赵杰 |
|
来自: 围城3ce6dpyra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