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浅谈陈式太极拳中的“两点论”

 阿汤vl3au1udbf 2019-07-16

枪,在冷兵器时代很常见,就是一根杆子带着铁尖头的兵器。枪,为诸器之王。西安兵马俑中,有士兵紧握大枪的威武形象,可惜现在只能看到双手空握,古人制作兵马俑时,大枪的材质是什么已经无法考查,只能凭空想象了。

“枪”为什么重要,被称为“诸器之王”?这之中自有道理。太极拳、心意六合拳包括其他很多拳派都有大枪,甚至有的拳种本身就是“化枪为拳”,处处体现“两点成一线”的杠杆力学原理。

从陈式太极拳的起式就能看出,双手旋起时,人体重心是下沉的,整个身体也在双手对旋中下沉,逢动必沉,逢动必转,杠杆两端对称的力学原理非常明显。一般的太极拳演练中,起势之时,身形站立不动,双掌臂缓缓抬起,然后与整个身体同时下沉,这会失去杠杆力学原理,更谈不上反张力,只能健身,不能出功夫。

杠杆力学原理、两点成一线都不难理解,由此我引申出拳学中“两点论”的内容。不妨从物质运动形态来观察。物质的运动是旋转的,也是由各种弧线运动组成的,内在运动更是如此。那么,必须要有两个相对的力点,上述所说才能成立。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又围绕太阳旋转,都存在着公转和自转,同时都含有离心力和向心力。那么,离心力与向心力,月球与地球、地球与太阳都可以看作是相对的两个力点。它们之间还都存在着一条看不到的虚线,是具有引力作用的线。

人体又是什么样的呢?双足是两个力点,双手也是两个力点,双足与双手又是两个相对的力点,随时可以相互转换的两个力点。我们又可以将之看作由支撑点(双足移动和转换一致的情况下,双足两个力点的合力)与接触点(双手移动和转换一致情况下,双手两个力点的合力)相对的两个力点,其中同样有看不见的虚线,而且也是具有引力作用的线。只不过,这种线是某种人体生物力,并且会随时转换角度和方位。

陈式太极拳也包括其它拳派都存在着看得到的“两点论”力学拳学内容,当然也有“看不到的线”“两点论”的拳学思想。不妨再提高到虚实的高度来看“两点论”。

先从陈式太极拳入门练习“开掌布气”诸法中找论证。开掌之后,双掌之间会感应到引力,双掌就是两个力点。然后,双掌对着双足上下牵拉,也会出现引力,双掌与双足之间也可以看做是两个力点。双足之间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太极拳的其它拳式当中,手足与周身各部位的协调只是比上述现象更具体、更复杂而已,最终都会落到支撑点与接触点(即将接触体外的任何一个部位)的“两点论”上,从而彰显虚实、有无、轻重、刚柔、快慢等具有阴阳性质的“两点论”拳学思想。

修炼陈式太极拳时,如果能真正进入具有引力的状态,就会对“什么是支撑点(双足的转换),什么是接触点(有可能接触到体外的任何一个部位)”的“两点论”拳学思想恍然大悟。修炼太极拳,其实就是在进行各种不同的“意念下的引力运动”。如果体悟到了这一点,也会对其他拳种触类旁通,真正地提高自己。

孙保才,回族,1951年生,河南省驻马店市人,买壮图传尚学礼于驻马店市一脉,河南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人。曾受王学思(李海森传承弟子)老前辈启蒙和引导,先后拜张世录、白元星、吕瑞芳和李仲岳(李海森侄孙)为师,对心意六合拳十大形、三十六把单练式、玄妙掌功夫有深入研究,并熔太极拳为一炉,总结出“五大导引术”“两点论”“意念下的人体内外引力运动” “功夫中的黄金分割点”等武学理念。

孙保才于心意六合传承之外,有幸得陈照奎一系陈式太极拳传承,并精研多年,体会颇深。曾在《武魂》《精武》《河南穆斯林》发表武学文章数篇,代表著作有《与<逝去的武林>共武》《内家心意功夫的感知与修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