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解读

 张医生图书馆 2019-07-16

急诊科医护人员要优化配置

《指南》强调,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指南》要求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应当有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急诊科诊疗质量、病人安全管理和学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解读:急诊工作辛苦、风险高,对急诊医护人员的诊疗和护理水平要求也较高,但是在一些省份急诊医师尚没有职称晋升序列,在薪酬分配上也没有相应倾斜,种种原因造成急诊医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但除了上述原因外,若想实现固定急诊医师75%的比例,还需要国家层面建立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目前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对急诊专科医师培训进行了相关尝试。比如,2002年北京市卫生局在北京朝阳医院设立了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北京13家三甲医院急诊专科医师参加了培训,目前这些医院基本上能达到要求。

卫生部医政司有关人员表示,75%的比例是下限,一个科室至少要有3/4的固定医师,才能基本保证技术水平的稳定。随着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这个比例还要提高。对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水平的要求,则是为了保证急诊学科的正常发展。

还需更多关注急诊科管理

《指南》要求急诊科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还对抢救药品、设备、病历书写、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指南》特别指出,急诊科在实施重大抢救时,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分流问题。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药学等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优先向急诊患者提供服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

解读:《指南》的科室管理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急诊科自身的管理和医院对急诊科的管理。在急诊科自身管理中,明确了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强调对危重急诊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确保急诊救治及时有效。同时,急诊救治不单是急诊科一个科室的任务,需要诸多辅诊科室的参与和医院的综合协调。专家呼吁各级医院继续关注急诊科的建设与发展,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急诊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