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可以智慧大开,大道天书之大道心灯,求道

 千姿百态万花筒 2019-07-16

诗曰:齐心向道渡众生 天德由心悟沉眠

大道心灯挽天机 圣示勤求回天性

上天普化一以贯之,因而渡化良多进道修持,其主要皆在于心性中求取道之真髓,因而求取者众,真修者亦有良多。其间乃天之普化,因而在普化中,众生能以德引德求道而修为。其过程实为天之骄子,然而因缘难遇,机缘难逢,累积历世之福缘方能得之。三曹普渡亦由人曹开始,人能于此世中求得天道,必是于累世中早已种下之含因,于此世中方能得之。其间善德居多,但真修实炼者则少之,因其在于引导者以人情拉拢,因而形成愧对与不好意思,真正能进入实修之阶段尚有一段距离。若以人数多寡而定功德,实乃谬误也。

求道之过程因上天之慈仁,不分教派,以期渡化九二原灵回归。今之普化又进入新之阶段,此期亦要众生由求道之过程中去明心悟性,以悟己心性再要求度化众生,因而求取者若执一指而登天堂挂号,地狱除名,此为差也。天道设教以理度化众生,归道为准则。然归道中若仅以一指而能登天,其间累世因果循环必无证也。此中应求取道之真髓,众生皆视他人之非而不思己过,若仅看他人之过,而不思己之过,则他人是为戒镜。求道不必往外观,身外求无道,真正之道乃于自性中求。上古圣贤何能成为圣贤,乃能观己之不是(罪),而不是观他人之不是(推罪)。如此将己不是提出来真心忏悔,皇天不加悔罪之人,因而圣贤乃能于过错中去改正而不再犯,如此人亦能成贤成圣之原因亦在此。众生皆谓圣贤仙佛遥不可及,不知自己即是仙佛,仅在于悟与迷之间;悟者仙佛圣贤,迷者众生凡夫而已。

悟与迷之差别,仙佛与众生亦在此分出,求道后外功必备而内果更应兼具,应以外功培内德。在此言培内德,若仅止于修身养性,亦难脱出轮回。轮回中众生已具善德,而无般若(智慧),形成于累世中只有善德而已,无法以善德加般若引导内性去「格物」此生。所以「格物」中方能见原来之本性,非是一指能登天。果若一指即能登天,那世人即不必去修持外功内果,仅要一指即能脱离阎王之束缚。那众生即可大瞻的胡作非为了,众生试思此理行得通吗?

求道中先得后修,实乃上苍宏慈。众生贪迷,若不经一指,不能观内性了悟。亦只须经一指即能登天,只是世人迷于着相中,认为若不经一指,则谓之「没得到(道)」,得道乃是由自己身体去「格物」。人身何其微妙,此身能走能动,能言种种……这正是大道(自身)发展之源头。若以自身去思考「格物」道之真髓,合天之大德与万物之良性,必有微妙道理之存在。明悟后半夜睡梦中都能欢喜(偷笑),也能感谢上苍造物之精巧。「天生我材必有用」,上苍给予众生皆是公平,没有说那个多,那个少,众生皆平等。若世人少了一只眼或手或脚,那才是不公平,因累世中个己(自己)所作为,加减乘除而来形成。若众生中有多一只眼或手或脚,那更不公平了,是否会形成怪人而与众不同呢?如此汝要吗?仙佛也是同众生一样具备灵躯而已,也没有说仙佛即比众生多只眼或手或脚,可见上苍之公平公正也。

大道之初乃人之源头,不必向外求道,向内求道方能得到,倘若向外求得先天大道而自己没道,如此己不立,道何来生。因而求道过程先反观个己(自己)于「起伏心中去平静」,「思考心中去降伏」。「性明则天清,心静则地宁」,如此合道,则道生。人人格物道之真理(真髓),即能明心化性,道即出也。

修行者人人必看,法界原来是这样记录人的功过,现在总算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