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第4节

 tingkezcom客服 2019-07-16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要点 

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本节课发展的基本要点主要有:科学精神中的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和实践创新中的问题解决等。  《课标》要求 

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学习了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基础。 

认知分析:八年级上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散点图直观发现数据在离散程度上的差异,提出问题质疑,具有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能借助计算器求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体会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经历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探究的乐趣,在创新发现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 重点及突出方法 

重点:经历用方差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过程,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重点突出方法:在分析三名同学射击成绩的具体情境中,借助直观观察、计算和小组探究交流突出学习重点。  难点及突破方法 

难点:抽象出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方差。 

难点突破方法:经历“极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和、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的和、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探究过程,深刻理解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和方差的概念。  学法指导 

观察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  教学过程架构 

 教学过程 一、问题质疑 

旧知再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创设情境:射击是深受青少年欢迎的体育运动。某中学射击爱好者社团甲、乙两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8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同学:6,4,8,10,4,10,5,9     乙同学:6,8, 7,9,7,5, 8,6  

(1)你能从图中估计出甲、乙两同学射击的平均成绩吗? 

(2)请计算甲、乙两同学射击的平均成绩,并在图中画出纵坐标等于平均成绩的直线。 问题质疑:通过实际情境及其图示,让学生直观观察甲、乙两同学射击成绩的差异(离散程度不同)。因为甲、乙两同学射击成绩的平均值相同,所以得出判断:仅依靠集中趋势还难以准确刻画一组数据。 

引出问题质疑:如何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本环节设计目的:使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做好铺垫;同时,通过直观观察和平均数计算,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相同的平均值与不同的离散程度,产生问题质疑,激发探究热情。 

效果评测:原有知识无法解决当前问题,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勇于质疑的精神。课堂上借助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话:“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使学生信心百倍地走进下一环节——自主探究。 二、自主探究 

(1)探究1:极差 

分别计算甲、乙两同学射击成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甲:10-4=6,乙:9-5=4。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极差,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2)探究2: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和 

如果学校射击社团中丙同学也参加了测试,乙、丙两同学的射击成绩如图所示。   

易知乙、丙两同学的平均成绩相等(均为7环),极差相等(均为4环),但从统计图上看,两人成绩的离散程度还是有区别的(乙同学的成绩更稳定一些)。采用什么方式来刻画这种差别呢? 

经小组讨论,有同学尝试计算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和: 

乙:(6-7)+(8-7)+(7-7)+(9-7)+(7-7)+(5-7)+(8-7)+(6-7)=0 丙:(7-7)+(6-7)+(9-7)+(5-7)+(9-7)+(5-7)+(8-7)+(7-7)=0 两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总和都等于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差有正值,有负值,出现正负抵消的情况。 

由此,同学们得出:“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和”不一定能够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探究2”失败! 

(3)探究3: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的和 

如何避免正负抵消呢? 

经过小组讨论,借助计算,有小组提出:运用“绝对值”可以避免正负抵消,因为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的。 

乙:|6-7|+|8-7|+|7-7|+|9-7|+|7-7|+|5-7|+|8-7|+|6-7|=8 丙:|7-7|+|6-7|+|9-7|+|5-7|+|9-7|+|5-7|+|8-7|+|7-7|=10 

乙的计算结果小于丙的计算结果,与直观观察得到的“乙同学射击成绩的离散程度小”是相符的。因此,同学们一致得出结论:“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的和”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为下一个探究中推翻此结论做铺垫。 (4)探究4: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这里有两组数据,A组:11,13,7,9,12,8;B组:10,13,7,13,7,10 

大家来共同研究A、B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直观观察那一组数据离散程度小一些?A组。 A、B两组数据的平均值都是10,我们来计算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和: A:|11-10|+|13-10|+|7-10|+|9-10|+|12-10|+|8-10|=12 B:|10-10|+|13-10|+|7-10|+|13-10|+|7-10|+|10-10|=12 

两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和均为12,在这个问题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和”无法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从而推翻了探究3的结论!  

A B 

探究再次陷入困境,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 为什么取绝对值?避免正负抵消。 避免正负抵消的办法只有一种吗? 

有小组提出采用平方的方法,即计算“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因为

<63

14

,所以A组数据更稳定,离散程度更小。 从而探究出“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本环节设计目的: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探索,在矛盾中前进,在质疑中求真。既提升了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效果评测:先是通过极差,然后计算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总和,出现正负抵消,又计算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绝对值总和,最后我们想到了平方,完美解决了问题。在经历探究方差概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同时学生体会了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 三、创新发现 

请大家将我们自主探究出来的解决方案总结一下。 

为了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我们经过自主探究,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创新发现:通过“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方差”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s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本环节设计目的:创新精神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元素,本环节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探究成果,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探究的意义,感受创新发现的良好情感体验。  

效果评测:学生经过问题质疑、自主探究,创新发现了“如何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方法,体会到创新并不困难,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问题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