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诗词写作必读(下)

 昵称65361774 2019-07-16

作者:江湖生   

三、词的格律。

  词与诗在形式上最直观的不同是绝大部分词牌的词句都是长短不一的,故词也称长短句。与格律诗的主要形式只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四种不同,词的形式因词牌的不同而面目各异,现存有1000多种格式,常见的也有一二百种。每一种词牌对格律都有不同的要求(记录每一词牌格律要求的即为词谱),因此无法象格律诗一样笼统的说。根据韵脚的不同,所有的词牌大致可分为五种,即: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读音协)格、平仄韵错叶格。下面分别举例作一说明。

  1、平韵格。平韵格就是整首词都以同一个平声韵作韵脚的。平韵格的词牌如《十六字令》、《一剪梅》、《水调歌头》等等。以《十六字令》为例,其词谱为: 

  十六字,三平韵。

   -(韵) |-- | | -(韵) - - |(句) | | - -(韵)

   以上 –代表此字应为平声, |代表此字应为仄声, 代表此字为可平可仄。(韵)代表()前的一字应押韵,(句)代表此处应断句断开。

   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对照词谱可发现,这首《十六字令》的每一个字都是符合平仄要求的。其韵脚“天、眠、娟”同属于词韵表第七部平声韵。

   2、仄韵格。仄韵格就是整首词都以同一个仄声韵作韵脚的。仄韵格的词牌如《如梦令》、《卜算子》、《念奴娇》等等。以《如梦令》为例,其词谱为: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 - - |(韵) | - - |(韵) | | - -(句) | | - - |(韵) - |(韵) - 

  |(叠) | | - - |(韵)

   以上(叠)指()前两字和前面相邻的两字是同样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对照词谱可发现,这首《如梦令》的每一个字都是符合平仄要求的。其韵脚“骤、酒、旧、否、瘦”同属于词韵表第十二部仄声韵。两个“知否”为叠字。

      

  3、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转换格就是一首词前面押平韵,后面押仄韵,或者前面押仄韵,后面押平韵,平仄韵相互转换。平仄韵转换格的词牌如《南乡子》、《菩萨蛮》、《清平乐》等等。以《清平乐》为例,其词谱为: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 |(仄韵) | - - |(叶仄) | - - | |(叶仄) | - |(叶仄)

   - | - -(换平韵) - | - -(叶平) | - |(句) - | - -(叶平)

   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上片"半、断、乱、满"同属于词韵第七部仄声韵;下片"凭、成、生"同属于词韵第十一部平声韵。

      

  4、平仄韵通叶格。在一般的词牌中,平声字与仄声字即便属于同一韵部也是不能通叶的,如“东”和“动”,(“叶”就是押韵的意思)。而平仄韵通叶格例外,在这一类词牌中,整首词中平声字与仄声字通叶,但押韵的字必须属于同一韵部。平仄韵通叶格的词牌如《西江月》、《渡江云》、《哨遍》等等。以《西江月》为例,其词谱为: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 - - |(句) - | - -(平韵) - | | - -(叶平) | - - |(叶仄)

   | - - |(句) - | - -(平韵) - | | - -(叶平) | - - |(叶仄)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上片的"蝉、年",下片"前、边",同属于第七部平声韵;上片的"片"、下片的"见"同属于第七部仄声韵。

      

  5、平仄韵错叶格。平仄韵错叶格与平仄韵转换格相似,都是一首词里面既押平韵又押仄韵。但是转换格是前平韵后仄韵,或前仄韵后平韵,而错叶格是平仄声交错着叶韵。平仄韵错叶格的词牌如《相见欢》、《酒泉子》、《定风波》等等。以《相见欢》为例,其词谱为:三十六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过片处错叶两仄韵。两结九言宜于第二字略豆。

   - | - -(平韵) | - -(叶平) | - - | | - -(叶平)

   |(仄韵) - |(叶仄) | - -(归平韵) | - -||- -(叶平)    

   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上片的"楼、钩、秋"同属于第十二部平声韵,下片的"断、乱"同属于第七部仄声韵,后面的"愁、头"又与前面的"楼、钩、秋"同属于第十二部平声韵。

      

  以上所述各词格、词谱初学无需记忆,只需懂得其分类原理,对照词谱能看得懂其标识的含义即可。龙渝生编著的《唐宋词格律》收录了154种常用词牌的词谱,并有词作举例,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这本书最大的缺憾是以繁体字排版,不熟悉繁体字的朋友读起来累一点。不知现在有无出简体版。

      

  为便于查检,笔者编选了常用词谱30例,从初学角度出发,30例中以小令为主,收20例,另收中调6例,长调4例,最长不超过100字。每曲词谱各举一首例词。见文末附录三。

  

四、语感的习得

      

  掌握诗词的基本格律仅仅是诗词写作的一项基本功,要写出地道的旧体诗词,个人认为关键的还是要培养对旧体诗词的良好语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首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不假。良好的语感只能从对前人诗词作品的品味中习得。为此,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对前人的诗词名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想学习诗词写作的初学者,可取《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等为基础读本,先挑自己喜欢的诗词吟诵记忆。不要贪多务得,一定要循序渐进,诗可先选择100首左右,词可先选择50首左右。在此基础上再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扩大熟记作品数量。(对于初学,诗可先以唐诗为主,词可先以唐、五代、特别是宋词为主,有了一定基础,可再学习宋诗、清诗、清词等。)注意,一是要先理解。不要囫囵吞枣,否则无法消化吸收。初学可选择注释本,如仍有困难,可选择对照全译本。二是要先挑自己喜欢的。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培养阅读欣赏兴趣,才会有心摹手追的动力,产生自己也想能写出这样作品的欲望,才容易为自身机体接收、消化,并进而转化为自身机体的一部分。尤其是对自己喜欢的作家,可有意识地扩大对该作家所写诗词的阅读范围。三是要熟读成诵,最好能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仅仅是粗粗看过而没记住,只能是知道它好,只有背得烂熟,才能真正理解、为我所有,才能不断积累良好的语感。四是要悉心体味写作技巧。本想专门列一节谈谈诗词写作技巧,无奈这题目实在太大,不知从何入手,而且自己也技巧拙劣,理解肤浅,担心不仅谈不好,还徒然“授人以柄”,为人耻笑,便歇了此念。我想,前人的名篇佳作本就是学习技法的最好范本,在学习时一定要多从写作技法的角度多加揣摩。最紧要的是要学习名家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是如何起承转合的(从何处落墨,从何处接应,从何处曲尽其妙,又从何处收束)。作为一首独立的诗词,即便是一二十字,也必要秩序井然、神完气足,不能有句无篇,更不能想到一句写一句,通篇杂乱不堪,“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2、要多读古典文学作品。所谓功夫在诗外,写好旧体诗词,需要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作基础。为此,除了要逐步扩大对前人格律诗词的记诵范围之外,还要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典籍。如《诗经》、《楚辞》、《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特别是《论语》)、《庄子》、《史记》、骈文(特别是汉、魏晋的文赋)、唐宋八大家散文等其中经典名篇。由于古文经典实在如汗牛充栋,纵皓首穷经,也难以悉读,故可选择一些优秀的选本,先从中挑一些喜欢的篇章诵读,若有余力再扩大范围。之所以强调多读古典文学作品,一方面是借此可以进一步熟悉古文的词汇、句法,增强对文言的语感,另一方面,旧体诗词中有用典的风尚,多读这些作品,可以明了其出处,更可以在写作时随时化用,增添诗词的古雅之趣。至于学习用典,再推荐一条捷径,即可取专门的成语、典故词典来学习,这些词典中汇集了大量的古代诗文名篇,通过日积月累,可较快地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但对于语感,是非读原作不能代替的。

  

  五、诗词修改举例

  下面举诗词初学者作品各一首为例,具体说明一下诗词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七律雨中登黄茅尖

  原作:绿染山面千层翠,雨洗丽水一明珠。云雾缭绕盖庐岭,绝壁奇松品黄山。欧冶宝剑闪奇光,龙泉青瓷添异彩。猎户山庄迎宾客,凤阳古庙保平安。

      

  其中黄茅尖为山名,海拔1929米,为浙江第一高峰。丽水字面指秀丽的江河之水,另也兼指地名(黄茅尖在丽水市内龙泉县)。庐岭指庐山,此处不用庐山可能是为避免与下句黄山重复。欧冶宝剑、龙泉青瓷皆为所在地特产。猎户山庄为当时下塌酒店,凤阳古庙为山上庙宇。这首诗写的是雨中登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总体结构还较有条理,尤其起句很不俗,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平仄不合。以首联(一二句)为例,按诗律应为⊙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而原作为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中第四、六字出律,第二句中第二字出律。其余几句也都有此类问题。

  (2)、用韵不协。律诗中偶数句句末字应押韵,而原作“珠、彩”不叶,尤其“彩”字竟用了仄声韵,这是重大失误。

  (3)、颔联“云雾缭绕”为主谓结构,而“绝壁奇松”为偏正结构,对得不工整。

  (4)、全诗写景状物偏多,抒写真情实感略不足,尤其尾联(末二句)太平淡,余味少了点。

      

  为此,笔者试对其作了较多改动:绿染群山千幛翠,东南绝胜数茅尖。烟云骤雨生秋水,峭壁奇松破九天。宝剑从来名欧冶,青瓷自古出龙泉。风光满目何言去,猎户山庄正合眠。

      

  改动后,平仄基本合律,用韵符合诗律,颔、颈二联对仗工整,首尾二联富于变化,第二句在首句总体描摹的基础上点出主题,颔、颈二联分述自然和人文景观,尾联总括全诗又宕开一笔,留有明日继续逗留观赏的余味。

  2、十六字令

  原作:云,借取夕阳一缕魂。轻晕染,无奈月已昏。

      

  这首词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很见功力,只是在格律上有两处问题,即“夕”、“已”两字按词谱都应为平声,而原作用了仄声(“夕”为入声字,属仄),因此对这两字稍作修改如下:云,借取残阳一缕魂。轻晕染,无奈月黄昏。

  经修改,便是一曲格律工整、意境幽远的很好的十六字令了。

  关于诗词写作,就先大致地谈这些,待有时间再继续修改增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