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高考42题

 矮子不坐牢官大 2019-07-17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Ⅱ卷)历史试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据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42.(12分)

示例一

观点: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成功之路。

论证: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后,他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募集资金,解决资源问题,并有效改进技术,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钢铁企业,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与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

示例二

观点:官商不分的体制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论证: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隶属总督、巡抚,形同官僚衙门,导致官商不分、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在汉阳铁厂的筹建过程中,存在设备购置盲目、选址不当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投产六年后企业濒临破产。可见,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洋务企业,官商不分的体制是问题和弊端的根源。洋务派实现工业化、富国强兵的目的,最终未能实现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凭借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形成官僚资本,官商结合,阻碍民族工业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近代中国,官商不分的体制,成为中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阻碍因素。

示例三

观点:引进先进技术要从实际出发。

论证: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先后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近代化从此起步。张之洞在筹划钢铁厂的过程中,在引进英国先进的炼铁机炉时,违背企业经营须遵循的经济规律,忽视先进技术与资源相适应的原则,其推进近代化的宏大愿望却获取汉阳铁厂经营六年濒临破产的现实。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对外开放决策,为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国情实际出发,采取设立经济特区等逐步推进的策略,不盲目求快,终于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历史启示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必须从际出发,学习中创新才是强国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