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母亲告诉了孔子其父是谁,只是孔子找不到其父的墓地而已。 关于孔子母亲颜徵在和孔子父亲叔梁纥的结合,史家早已给出结论:野合。至于是怎么野合的,三种可能。 第一,叔梁纥把颜徵在强奸了。 叔梁纥是鲁国武士,殷商贵胄之后,娶了两个老婆,生下十个女儿和一个瘸腿儿子,所以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在一天回家的路上遇到出来采野菜的贫女(准确的说是奴隶)颜徵在,就把可怜的年仅十四岁的颜徵在强奸了,而且没有声称对此事负责。颜徵在未婚生子,被家人赶出家门,带着小孔子艰难为生,三十岁就去世了。临终告诉孔子,你爸就是叔梁纥。孔子于是来到叔梁纥家里,想把母亲和父亲合葬,但是遭到叔梁纥家族的反对,只好把母亲埋在叔梁纥坟墓的对岸。后来孔子混牛逼了,孔家承认了孔子的合法身份,孔子才把母亲和父亲葬在了一起。这个说法是上世纪批林批孔时有专家考证出来的,其实很可能正是历史真相。 第二,叔梁纥上门提亲。 这个说法出自颜氏后人颜师古编纂的《孔子家语》。叔梁纥为了传宗接代,去颜家提亲,颜家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不同意,只有老三颜徵在老实,因为颜老头看中了叔梁纥出的彩礼,想要。于是颜徵在跟叔梁纥过了一夜。这一夜称为“庙见”。庙是孔家祖庙,见即野合。 叔梁纥和严征在于孔家宗庙里见了面,随即天地交融。东周时期,政府为了安定民心,鼓励穷乡僻壤也建宗庙。宗庙为祭祖之地。现在的教堂婚礼是“以主之名,天地为证”。古人是“以祖之名,天地为证”。概因国人崇拜祖先而对神灵敬而远之。太史公说:“二人庙见,然后野合”。就是说还是进行了一番结婚仪式的。此举意义在于,虽然严征在不是明媒正娶,但肯定是毫无疑义的孔家人。可是根据当时的婚礼规矩,娶妻三月之后方可庙见,见宗庙然后成妇礼,换言之,庙见之后方为合法夫妻,等于现在领了结婚证。为啥要三个月,此所谓试婚,看看两人合适不合适,不合适赶紧各走各的。三月之内如果女方死去或者二人过不下去,都算没有结过婚。所以老孔领着小颜去拜祭祖庙,也是从权之举,就是为了给严征在一个身份。但无论怎么说,二人的婚姻是合法的。由此可见孔子并非众意喧嚣的所谓“私生子”。 第三,自由恋爱。 两周时期,中华大地上还遗留着上古荒蛮习俗,即奉祀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许多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的仪式。至今日本还残留着这种荒蛮仪式,每年会有一大群人在生殖神前集体做爱,以求神灵保佑。 《诗经》的国风是周代民歌,大部分是以婚恋为主题,趣味比较低级,因故孔子将一万多首删改成三百首,把其中不太适宜传唱的部分去掉了,还都作了曲。孔子删完之后跟人解释:“我的删节版本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端正,不会让人产生邪念。”【注:(《论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换言之,提倡绿色民俗文化,反对和扫除黄色民俗文化。《诗经》中男女通常约会在城郊,水边,山边,桑林等偏僻清幽之地。 孔子父亲叔梁纥和孔子母亲颜徵在就是这种情况,两人在踏青时一见钟情,然后水乳交融,颜徵在回家后生下了小孔子。临终把父亲的名字告诉了孔子,孔子混牛逼之后认祖归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