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073 当年,司马迁继承父志,在忍受残酷刑罚的同时,终成《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极其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在写《史记》的开篇之作《五帝本纪》时,司马迁说道,学者大都称赞五帝,其中有记载、最可信的是《尚书》,但记载的独有尧之后的,却没有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然涉及到了黄帝,但因其有鬼怪之论,终究不是典雅之作,难以加以运用。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相传孔子所作,但儒者怀疑二者并非为圣人所言,所以不传以为实。为了更加接近事实,司马迁曾经遍历中国,西至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崆峒山,北至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至大海,南至江淮,为的就是得到更为确凿的证据。司马迁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人,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功绩和教化,固来与别处不同。 司马迁借鉴史书,加上实地的考察,他认为,《尚书》虽然缺失了黄帝以下的事情,但终是瑕不掩瑜,只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内容,就可参考其它提到黄帝的书,对黄帝的事迹加以佐证。虽然《五帝德》之类的书并不属于当时的社会主流,而是属于其他学说,但也不可因为为官之人的不屑、儒者的不传而不加以参考。像《春秋》《国语》这样的著作,它们尚且还参照了《五帝德》《帝系姓》中的内容,自然有其可取之处。最终,司马迁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写成本纪的开头。 不仅如此,在《五帝本纪》中,司马迁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首领之间的禅让制度,远古人民战胜猛兽、治理洪水、开垦荒田、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繁荣的景象。这些虽然为传说,但对于人们了解远古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线索。部落之间的联合、战争,到最终的融为一体,繁衍生息,构成了如今的华夏民族。 有关五帝的传说,已经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里,被当作贤君圣主历代传颂,“炎黄子孙”也成为了联系人民的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 上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