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体质的人适合吃哪些食物?

 烟云红雨hhj980 2019-07-17

作者|胡广芹  编辑|心安  图片|网络

宜食食物

气虚体质宜食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其补益要缓缓而补,不可峻补、蛮补、呆补。

(1)果品类:大枣、葡萄干、苹果、龙眼肉、橙子、草果等。

(2)蔬菜类:白扁豆、红薯、怀山药、白果、芡实、南瓜、胡萝卜、土豆、莲藕(生者甘寒,清热凉血;熟者甘温,健脾益气)、香菇等。

(3)肉食类:乌骨鸡、猪肚、牛肉、羊肉、鹌鹑、鹌鹑蛋等。

乌骨鸡:

乌骨鸡(亦称“乌鸡”)是气虚女性的良好补品。在唐朝,乌鸡被当作丹药的主要成分来治疗所有妇科疾病。与一般鸡肉相比,乌鸡有10种氨基酸,其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的含量更高,而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则很少。

所以,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食用乌鸡可以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有明显功效。著名的乌鸡白凤丸是滋养肝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的良药。乌鸡连骨(砸碎)熬汤滋补效果最佳。炖煮时不要用高压锅,使用砂锅文火慢炖最好。

鹌鹑蛋:

鹌鹑蛋被认为是“动物中的人参”,是公认的美食,为滋补佳品。

鹌鹑蛋的营养价值不亚于鸡蛋,有补益气血、强身健脑、丰肌泽肤等功效。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月经不调、高血压、支气管炎、动脉硬化等病人具有调补作用;

对有贫血、月经不调的女性,其调补、养颜、美肤功用尤为显著。通常煮至全熟或半熟后去壳,放在沙拉中,也可以腌渍、水煮或做胶冻食物。

(4)水产类:泥鳅、鳝鱼、鲫鱼、鲤鱼等。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备急千金要方》就曾说:(鳝鱼)“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5)调味类:麦芽糖、蜂蜜等。

(6)谷物类:糯米、小米、黄豆制品、粳米、玉米、花生等。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适宜于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食用。花生以水煮食用为宜。

小米:

古称稷或粟,亦称作粱。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得名。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小米营养丰富,有“代参”之美称。小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在每100克小米中含量达0.12毫克。小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经,兼入脾、胃经,有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

小米非常适合女性食用。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

【温馨提示】

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不论是产妇,还是老弱人群,都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小米的芽和麦芽一样,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药,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忌食食物

凡气虚之人,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山楂:

俗称山里红、棠株。《得配本草》中明确告诫:“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山楂虽有开胃消食作用,但同时又有耗气破气之害。正气不足、气虚下陷之人,切忌多食。

荸荠:

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味甘,性寒。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既具有清肺热,又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的功效。《食疗本草》告诫:“荸荠,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荸荠味虽美但性过寒,多食易伤脾胃的阳气。

大蒜:

味道辛辣,刺激性大,多吃可动火耗血。《本草衍义补遗》中指出:“其伤脾伤气之祸,积久自见。”由此可知,气虚之人忌吃大蒜。

槟榔:

《本草经疏》明确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凡中气不足,悉在所忌。”究其原因,槟榔虽有消食之功,但有破气耗气之弊,故气虚者应忌食。

萝卜缨:即萝卜叶,性平,味辛,有行气破气的之功。《饮片新参》言:“气虚血弱者禁用。”气虚体弱、气短乏力之人,不宜多吃、常吃。

芫荽:

又称香菜。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气虚之人不宜多吃久吃。如《医林纂要》中说芫荽“多食昏目、耗气”。

芜菁:

俗称大头菜。有开胃、消食、下气的作用。如《备急千金要方》所谓:“不可久食,令人气胀。”实指过食耗伤正气,引起脘腹虚胀。《医林纂要》中说:“下气宽中,功用略同萝卜。”芜菁虽有似萝卜之功效,但也有类似萝卜行气耗气之弊,故气虚之人不宜多吃、久吃。

胡椒:

性大热,味辛辣,多吃、久吃有动火耗气之害。名医朱丹溪曾指出:“胡椒,大伤脾胃肺气,久则气大伤,凡病气疾人,益大其祸也。”无论是脾气虚者还是肺气虚者,皆不宜食。

紫苏叶:

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调味佐料,并解虾蟹之毒。但紫苏叶有耗气之弊,王孟英认为:“气弱多汗者忌食。”因此,气虚之人不宜多食、常食紫苏叶。

薄荷:

性凉,味甘、辛,有疏散风热之用,亦有耗伤正气之害。《本草从新》指出:(薄荷)“辛香伐气,虚者远之。”《本草求真》亦认为:“不敢多用,恐其有泄真元耳。”清代医家汪谢诚还说过:“薄荷多服,耗散真气,致生百病,余尝亲受其累,不可不知。”由此可见,凡气虚体弱之人,切勿食用。

荷叶:

性平,味甘、涩,可清热消暑,但多服久服,有耗气之弊。因此,凡气虚体弱之人应忌食之。清代医家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指出:“荷叶,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此外,气虚体质应注意保养脾胃,不可过饱过饥。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辛辣的食物,如荞麦、西瓜、香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芥菜、薤白、杨桃、柿子、苦瓜、空心菜、豆芽、紫菜、海带、西洋菜、豆豉、荜茇、蛤蛎、蚌类等,尤其不宜多饮清热泻火的凉茶。少吃甜,少吃咸,饮食宜清淡。

以上文章选自《轻松学会体质养生》

作者|胡广芹  编辑|心安  图片|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