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胜焦虑|与其教你“该怎么做”, 不如提供7种应对思维

 飞逝的雄鹰 2019-07-17

焦虑的补偿机制,在带来压抑感的同时让你丧失自我控制,所以更倾向于进行“放纵”的活动。你可能会变得丧气满满,负能量爆棚,或是用狂磕垃圾食品,无节制刷剧,沉迷游戏等种种恶习来补偿对自我的操控。在放纵中补偿对自我的操控,以获得短暂的舒适感,

然而罪恶般的快乐却会从结果上导致焦虑加重,同时,提供了自我保护的缓冲带。

从表面看,焦虑是一种弥散性的焦灼,往往伴随着压力,有的人在焦虑的情况下或多或少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反应,例如头痛,失眠多梦,腹泻便秘,生理期紊乱,心悸,以及不明原因的躯体疼痛;以及情绪反应,例如易怒,烦躁,心情大起大落等;人际关系也变得不稳定,因为自己整个人都不太好了,所以对身边人的态度也更倾向于负面的反馈和表达,变得难以相处;在行为上,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变成工作狂,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不眠不休,挑战身心的良性范围,要么则是放纵自己,用烟,酒,暴饮暴食,沉迷网络来填充时间消磨精力。

既然焦虑的不良后果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体会,那么,该怎么做,让你摆脱焦虑的困扰呢?比起教你“该去怎么做”,先提供7种优秀的应对焦虑的思维。

告诉自己:”我正在努力,我不可能永远是完美的”

接纳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缺陷、不完美,就是我们生存的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做好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然而这一点往往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一来是觉得它耗费精力,二来是不愿意承认,我们能够控制的事件如果有限,能力比起理想中还有很大不足。

你应该接受此时的自己,那个不完美,可能能力不足的自己,然后专注于眼前的事,细分任务,步步为营。千万不要沉浸在焦虑感当中,而荒废精力和时间。

任何情况下,焦虑都不是一种选择

焦虑的本质是失控,从婴儿期开始人就想要控制这个世界了,因为控制感是安全感的来源。同一件事,对于他人而言是小菜一碟,但对你来说却可能惊慌失措,这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焦虑点~即便焦虑对于他人而言微乎其微,你还是要认清并承认它对自己的影响。焦虑来临,不意外,这样避免承受“想要摆脱焦虑却又摆脱不了的痛苦”。把焦虑变成简单而确定的事实,把握你可以控制的部分。

就像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人生中所有重要的问题基本上是无解的”,事实上,很多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的,只会被更大的问题掩盖,我们唯有将注意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对于你当下的处境,你的眼光或者想法是不是太过于狭隘了呢?

也许你看到事件的负面部分,而没有办法看清全貌。确实,焦虑会让我们更加注意到眼前的威胁,而无法从更大的角度进行思考。例如,面对即将到来的演讲,你焦虑到汗流浃背呼吸不畅,不妨把注意力放在保持语速平缓,吐字清晰,而不是一会内容会不会忘词。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在生活情况下控制焦虑,而是在焦虑发生时更好的生活。就如狙击手的训练,执行任务时需要三天三夜不睡,保持高度警惕和待战状态。而针对的训练内容并不让你对抗疲劳,而是让你在极度疲惫下练习射击,疲惫是工作的一部分。

其实换个角度想想,眼前的艰难真的有你的焦虑感所反馈的那么难以克服么,随着时间的流逝,5年甚至10年以后,这个问题还上得了台面么?

问问自己:“我的焦虑是否集中于对掌控未来事件的走向?我真的能控制结果么?”

焦虑的本质,是一种失控感。当你焦虑时,其实是你的大脑正在尝试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从而保护你以减少意外对你造成的冲击。

我们担心,有些东西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了。我们更担心,那些掌控着这些东西的上天、命运、机会或者神,不会善待我们。在这样的担心中,我们忘了,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很多时候,焦虑意味着在乎,这是好事~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将其调节到可控水平。毕竟” 每一天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请把它们花在你能操控的事件上,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担忧。

也就是说,比起一味的沉浸在负面的揣测里,不妨去寻找一些客观的证据。可以去那张纸列个表,包括哪些事实的证据能够证明负面结果的发生,又有哪些是证明事件还是可能向好方向发展的。当你完全罗列着两部分内容,你会发现,你所焦虑的结果只是众多可能中的一个,并不存在压倒性的证据表明事情一定会变糟糕。

“尽人事,安天命”。与此同时,也不必将人生旅途的事件不分轻重缓急而全都牢牢把握,毕竟生而为人精力是有限的,你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适当舍弃一些耗费精力却不那么重要的“机会”。掌握自己能掌控的事情,试着放下掌控以外的事情 。

比方说,校园招聘季的到来,短时间内有两个公司要开始笔试和面试,而他们考察的风格有所不同,那么你就需要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了解的那个公司,然后着重准备,并考虑放弃两一个公司的招聘。如果贪心两个公司都去有针对性的准备,那么反而会分散精力,失去控制。

焦虑并不意味着你不如其他人勇敢。

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人表现得更优秀,有一种心理现象叫“不现实的乐观主义”。大多数人面对负面信息都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就是自动过滤那些会有潜在负面影响的信息,而偏爱那些会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信息。

负面情绪的到来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悲观,相反,可能是由于你太乐观,而事件的走向往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所以才会焦虑、沮丧、甚至愤怒。与此同时,焦虑袭来会驱散“不现实的乐观主义”,让你能够放下控制这个世界走向的执念,得到解脱,从而客观接受信息并进行更好的决策。

“微笑,呼吸,缓行~”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包括四个层次:生理、感受、思维和行动。 其中,生理反应和情绪感受是很难直接控制的,而思维方式和行动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一个焦虑的人很难让自己停止焦虑,但是可以让自己有所行动,通过行动影响情绪感受和生理反应,比如去公园走走,见些朋友。有时,伴侣和密友能够帮你走出焦虑的状态。

还有一点就是,要果断地屏蔽那些不断影响你情绪的人,这对双方都好。另一方面,多与友好舒适的人共处,而不是那些不断对你施压的人。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是典型的以不为而达到有为的思想。焦虑来袭,不妨放宽心思。

近两年“95后都开始年薪百万了/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00后都有老公了而你还嫁不出去”诸如此类的文章在各大自媒体平台肆虐,把人往牛逼了夸,把生活往残酷了写,逼着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逼着你开始焦虑害怕。

看完除了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心生焦虑外,感受不到任何正能量。其实你要意识到一点,就是这些自媒体的作用,本来就是让你焦虑,比如小明可能年终奖只发了5万元,但自媒体会把5万写成20万,为了吸引你的注意。此时候你的焦虑,一部分来源于太重功利。

你需要在贩卖焦虑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比你有天赋,比你努力,比你有趣,比你赚得多,你还要知道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和你以后要面临的很多问题。

事实上,你看着大家有钱,你也想要有钱,但其实你真正想要的是他们用钱能够做到的你现在做不到的事情,然而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一定必须靠那么多钱。你更需要努力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这么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当你通过自己的只会在没有那么多钱的情况下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你还会羡慕他人的生活么?

人解决焦虑,就需要先解决造成焦虑的根源,但是在此之前,我希望你通过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快了,使得焦虑不会更多的影响你的思考,明白并相信只要你踏实进取,生活就会向着美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同样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即面对前路漫漫压力重重,不妨做好眼下的每一步。在《Science》上201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人的思维有一半时间漂移不定,与当下所做事无关。而人们处于漂移不定状态时要远比专注于当下事更加的不快乐。

你是否从小被教育要有远大的理想?越是对现实不满,害怕泯然众人,越会抓住飘渺的目标不放,这种目标就是千斤重担。在高远的目标下,人更希望结果快点到来,而不是着眼于过程。

然而,结果是不能控制的,能控制的只有过程,不要对成功念念不忘,承认成功不是追求就能得到的,只是努力之后的一种可能的结果。你所能控制的部分是专心把能控制的事做到极致,结果才能如愿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