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鱼身上这个部位,女子肝肾衰竭险丧命!鸡、鱼、虾、猪有些部位真不能吃

 最亮的星i 2019-07-17

俗话说得好:天上飞的不如地上跑的,地上跑的不如水里游的!

说到水里游的,就不得不提我们餐桌上的常客“鱼”了。

鱼肉蛋白高,热量低,富含“脑黄金”,是人类摄入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


图源/网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应吃280—525克鱼肉。

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也特别棒!

烤鱼、清蒸鱼、水煮鱼,糖醋鱼,红烧鱼,酸菜鱼,剁椒鱼头,番茄鱼,啤酒鱼,鲫鱼豆腐汤,豆瓣全鱼,剁椒鱼头……总有一种能俘获你的味蕾~

然而,如此完美的鱼,最近却惹了个大新闻。

吃了鱼的这个部位

女子肝肾衰竭,险丧命

前不久,家住东莞的张阿姨,感觉自己的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

听说鱼胆对眼睛好,能够清热明目,治疗关节痛。

于是,5月27日,她便从市场买了一条4斤重的鱼回来,把整个鱼胆吞了下去。

谁知道,吃完后眼睛不仅没有变明亮,反而进医院了!


吃完鱼胆2小时后,张阿姨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的症状。

家人见状,立马带其就医。

到了医院后检查发现,其肝肾功能指标都出现了异常,并呈现快速恶化的状态。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医生诊断其为中毒症状,但张阿姨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吃了什么。

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她失去了排泄功能,不停呕吐腹泻,喝水都会吐……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在医生的再三追问下,张阿姨才终于说出了实情。

得知病因后,医院立即对其进行了对症治疗,才成功将张阿姨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说起来,因为吃鱼胆而中毒的人,不在少数。

因为听信鱼胆能“清热、凉血、明目”,所以即使再苦他们也吞得下去。

然而,鱼胆可不像苦瓜一样人畜无害,它是有剧毒的!

鱼胆

比砒霜还毒,无论生熟,绝不能吃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大多数淡水鱼的鱼胆都是有毒的,如青鱼、草鱼、鳙鱼、鲳鱼、包头鱼、鲫鱼等。

鱼胆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氢氰酸、胆盐和组胺等)具有细胞毒性,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肝、肾为“重灾区”。


氢氰酸可造成细胞缺氧窒息,还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呼吸麻痹而死,组胺则通过变态反应损伤内脏。

通常只需2.5克,就能让一个成人中毒甚至死亡。而且鱼越大,吞服的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

一般来说,一条1-2公斤的鱼,胆汁就够2.5克了。

而且这些毒性物质特别耐高温、还不怕酒精泡。

因此,无论是生吞、熟食还是冲酒喝,都能造成中毒。

轻则会恶心、呕吐、拉肚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肝损害、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千万别盲目听信偏方,“以身试胆”!

不管生熟,都不要吃鱼胆,饭桌上吃鱼尝到苦的也要吐掉。

杀鱼的时候,还要避免鱼胆汁喷溅到眼睛,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除了鱼外,像我们常吃的虾、猪肉、鸡,其实有些部位也不能放肆吃。

鸡屁股

有大量病原体和代谢废物,要慎吃

鸡除了鸡屁股外,无论是脖子,还是鸡杂,都是能吃的。

有人担心这两处毒素多,吃了对身体有害,毕竟淋巴和肝肾胃,都是与一些有害物的代谢直接相关。

其实鸡体内没有成形的淋巴结,只有一些淋巴集结体。

这些淋巴集结分布在脖子的表皮下,假如是正规屠宰、没有发生病变,吃了就没事。

如果实在担心,吃之前把鸡皮去掉,就可以了。

再说说鸡杂,理论上鸡肝、鸡肾、鸡胗等的确存在“有害物质”残留的可能性。

但只要不吃得太频繁,每月一两次,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人体很容易将这些毒素代谢掉。

至于鸡屁股,那就要慎吃了。

因为鸡屁股上有两种腺体:尾脂腺和腔上囊,前者会污染鸡肉的品质,后者往往含有大量病原体和代谢废物等,即使煮熟了也杀不死。

所以,想吃鸡屁股,一定要把这两个腺体摘除了再吃

超市里买的鸡肉,都是经过正规屠宰的,会摘除掉这俩腺体,所以是可以吃的。

但如果是自己杀的鸡,一般都很少摘除,所以屁股还是丢掉为好。

虾头

寄生虫、毒素多,别跟风吃

对于虾头这个部位,有的人很爱,有的人则会毫不犹豫地扔掉。

其实,从卫生角度来讲,真的不建议吃虾头、虾黄。

虾的头部集中了脑、心脏、性腺、消化腺还有胃和触角腺等等杂七杂八的器官。

至于虾黄,其实就是虾的消化腺,也就是虾的肝脏和胰脏。


图源/网络

其中,头部的鳃和内脏是重金属、寄生虫等污染物的主要集聚地。

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重金属问题。

现在的小龙虾一般都是人工养殖,水质环境都有保障,一般不会出现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其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有两个去向:

一部分被转移到了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重金属毒素也会随之被移出体;

另一部分,则集中在了头部的鳃和内脏中。

所以为了确保万一,还是不要吃虾头为好,尤其是儿童、孕妇、体弱者。

猪脖子、猪肝

毒素、病菌超多,吃前要注意

猪肝

猪肝作为猪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的确可能残留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但不必过于担心,虽然猪肝有毒素,但不意味着一定超标。

只要购买有检验检疫标志的产品,合理烹调,并注意控制摄入量,便可放心食用。

一般来说,每月吃上 1~2 次,每次不超过 75 克都可以。

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能被代谢掉,不会引起中毒。

买回的新鲜猪肝,要反复冲洗,并浸泡1~2小时,以彻底清除遗留的肝血和胆汁中的毒物。

烹制时间尽量长一些,至少要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猪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好。


猪脖子

猪脖子上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其实是病变的淋巴结。

病变的淋巴结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高温也难以将其杀灭,人食用易感

染疾病。

猪脖子中还有甲状腺,甲状腺素稳定且耐热,靠蒸煮很难破坏。

人如果摄入过量的甲状腺素,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代谢,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神经中毒的症状。


不过,只要是规范屠宰并且检疫合格的猪肉,都会去掉病变淋巴结和甲状腺,不存在健康隐患。

至于那些来源不明、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就说不定了。

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如果发现有这种肉疙瘩,赶紧扔掉,千万别吃。

编辑:木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