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鸡的麻痹策略

 品史君 2019-07-17

如果想要让对方主动放弃,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对方晓得自己没有稳操胜券的能力,毕竟两败俱伤的结局对他来说没有半点好处。

春秋争霸时期,齐楚两个强国之间的争斗最终就是这样解决的。

春秋时代由于周朝天子的势力越来越弱,各地的诸侯互相争夺领土和利益,强者就成为诸侯的盟主。在当时,一共出了五位盟主,史称“春秋五霸”。

在春秋五霸之中,齐桓公是第一位霸主,也是最受赞扬的一位。在他称霸的过程中,经历了与其他诸侯国和周天子的大大小小许多次博弈,其中,与南方强国楚国争霸的过程,就是一次典型的斗鸡博弈。

当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帮助几个小国打退了外来的侵略,在中原地区树立了很高的威望。但是南方的楚国,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大有一比高低之意。而齐桓公想要当霸主,就必须收服楚国,这样,齐楚就形成了斗鸡博弈的局面。

齐桓公为确立霸主地位,联合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一起进攻楚国。当时在位的楚成王得到消息,立刻组织人马准备抵抗。但楚王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实力,觉得与齐国直接交战,对楚国并没有好处,甚至不利于楚国的发展,他在心里是希望齐国退兵的。如果真打起来,两国必定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分毫好处,因此他一边积极备战,一边又派使者去见齐桓公。楚国的使者对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问,你们齐国在北面,我们楚国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我们这儿来呢?”

楚国使者的一番话刚刚说完,齐国的管仲立刻反唇相讥:“齐楚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姜尚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了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周天子,齐国就有权去征讨它。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了呢?”管仲的言外之意是:齐国之所以攻打楚国,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严和统治,齐国师出有名。

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管仲所陈述的理由有很多破绽,因为周天子实力衰微,当时诸侯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秦国、晋国等都不进贡,但是齐国并没有攻打它们。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楚国使者竟没有指出这一破绽,而是说:“没进贡,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楚国虽然已经承认了错误,但齐国的联军不能就这样撤退,因为他们只做到了让楚国进贡,没有实现自己的目的——让楚国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当然不能随便撤退,于是,在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昭陵。

此时,楚国受到了更大的威胁,无奈之下,楚成王派出了第二个使者屈完去探问。

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齐桓公想用武力来吓唬屈完,但同时,齐桓公也向屈完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我们也不想跟楚国打仗,但你们的行为太不尊重我了,现在如果你们的行为和表现能够让我消气,我就会撤兵。

屈完看穿了齐桓公想法,说:“君侯协助天子,扶助弱小,讲究道义,那样人家才会真心真意地佩服你。要是光凭借武力使人屈服的话,那么,我们楚国虽然国力不强,却可以用方城作城墙,用汉水作壕沟。您就是再多带些人马来,也未必能打得进去。”屈完的意思是:楚国没有你想象那么胆小,况且,我们的实力也不比你们差,真要打起来,你们也未必就能够得到实惠,现在,如果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的话,也许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齐桓公听屈完的话很强硬,心里有点不高兴,可是他估计真要打起来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到时还会陷于两难的境地:进,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退,那就是前功尽弃,尽遭天下人耻笑。那样的话就会使齐国损失更大。这场斗鸡博弈的结果是: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昭陵订立了盟约,楚国表面上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然后各诸侯国退兵回国去了。

在齐楚两国的争霸中,两只斗鸡选择了一进一退的策略,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个最让人满意的结果。对于齐国来说,它的实力确实比楚国略微强一些,但又没有绝对的优势,如果打起来,它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它后来签订和约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次博弈,齐国得到了形式上的收益值——楚国表面上承认了它的霸主地位。对于楚国来说,虽然认错了,丢了面子,但并未失去很多,更何况保全了国家,这正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