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杜甫去旅行(23):译杜甫纪行诗《鹿头山》

 人在旅途的Gao 2019-07-18

        杜甫自同谷到成都十二首纪行诗的第十一首《鹿头山》,是行进在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时所作。鹿头山处在成都平原东北边缘,为浅山丘陵地貌,其东侧为流经罗江县城的凯江,南流汇入涪江;其西侧为流经德阳市的绵远河,南流汇入沱江。因此鹿头山被古代朝廷定为东、西两川的分界,三国时曾于此设绵竹关,南北朝至隋唐置鹿头关,五代时更名为白马关,沿用至今。作为成都平原的北门户,这里也是著名的古战场,山顶处有辅佐蜀汉先主刘备夺取蜀地的著名谋士庞统的祠墓。
《鹿头山》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公镇逾岁月。
自译:
鹿头山岭秀亭亭,登临喜悦宽慰多。
西南连山至此断,俯见平川千里豁。
游子避难出京华,蜀道剑门艰难过。
千山万水险阻尽,终见西蜀原野阔。
群雄逐鹿昔三分,蜀中霸气曾间发。
天下九州今一家,峨眉云端失京华。
遥想杨雄忆相如,蜀郡文才传天下。
文章千古令人伤,埋骨何处觅佳话。
天府广袤膏腴地,正道统领豪侠窟。
剑南节度有老臣,宣德教化权不独。
裴冕冀公柱石姿,论道经邦人心服。
黎民百姓亦何幸,公镇西蜀已岁足。
        杜甫沿金牛道走到鹿头关上,虽然南距成都还有一百五十里,但只剩下平原坦途了。他回想自长安出发后一路来的艰难曲折,现在终于快要结束了,顿觉心情舒畅,展望成都地区的人文荟萃,他将有机会寻古探幽。最后他也不忘颂赞一下此时镇守西川的最高长官裴冕(当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毕竟来到了人家的地盘,先说些奉承话,为今后的生活依靠打下基础,乃人之常情也可理解。

杜甫自同谷至成都十二首纪行诗的写作地点(后七首)。

从罗江县城远眺鹿头山。

从鹿头山远眺罗江县城。

鹿头山白马关的关城北门。

鹿头山白马关中的金牛古道。

鹿头山白马关中金牛古道旁的庞统祠墓。

庞统祠山门。

庞统陵墓。

鹿头山白马关的关城南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