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型和AO分型 Schatzker分型 三柱理论(罗从风教授2009) MFB分型(于吉文教授分型) 1型 外侧柱骨折▼ 2型 内侧柱骨折▼ 3型 双柱骨折▼
01 病例一 患者女性,55岁,骑电瓶车摔伤;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患。 摔伤后X片: 术前CT检查: 分 型:
诊治思路: 1、骨折特点:内翻暴力,内侧柱合并外侧平台骨折,外侧半月板关节囊缘撕裂,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卡进骨折间隙。 2、手术入路:腓骨头上入路加后内侧入路。 3、手术顺序:首先腓骨头上入路探查关节腔,修复半月板,解剖复位内侧柱,近端短螺钉临时固定,复位外侧柱,点状复位钳恢复平台宽度,外侧排钉板固定,内侧钢板换长螺钉。 术前刀口设计: 外侧腓骨头上入路: 首先腓骨头上入路牵开卡压的半月板 术中点状复位器复位平台宽度: 内侧平台解剖复位后,然后恢复平台的宽度 最后复位固定外侧平台: 术中拍片情况: 术后2周复出CT情况: 术后2周复出CT情况: 02 病例二 分 型:
手术体位:漂浮体位 术中 : 03 病例三 患者女性,47岁,车祸外伤致右膝肿痛活动受限。平素身体情况良好,否认基础疾病。 术前CT检查: 患者入院后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制动,活血消肿,抗凝。 术前CT检查: 术前MRI检查见内侧副韧带断裂: 分 型:
诊治思路: 1、骨折特点:内翻暴力,内侧柱合并外侧平台骨折,外侧半月板关节囊缘撕裂,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卡进骨折间隙。 2、手术入路:腓骨头上入路加后内侧入路。 3、手术顺序:首先腓骨头上入路探查关节腔,修复半月板内侧切口固定内侧副韧带止点,解剖复位内侧柱,近端短螺钉固定,复位外侧柱,点状复位钳恢复平台宽度,外侧排钉板固定,内侧钢板换长螺钉。 术中行内侧副韧带修补: 术中拍片: 04 病例四 患者女性,51岁,骑电瓶车不慎摔伤;平素身体情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术前CT检查: 术前MRI检查:磁共振检查间内、外侧副韧带断裂。 分 型:
术中:平卧位 术后半年: 术后半年功能活动: 05 病例五 男性,55岁,高处坠落伤;平素身体健康,否认各项基础疾患予患肢减张,消肿,抗凝(1周)。 术前CT检查: 分 型:
排筏钉板技术: 术后6个月情况: 06 病例六 患者女性,在家打扫卫生不慎从凳子上摔下摔伤左膝;平素身体体健,否认各项基础疾患。 术前CT检查: 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 分 型:
诊治思路: 1、骨折特点:内翻选择暴力,内侧柱合并部分后侧平台骨折,前交叉韧带断裂。 2、手术入路:常规关节镜入路加腓骨头上入路。 3、手术顺序:首先关节镜下探查关节腔,重建前交叉韧带,腓骨头上入路修复半月板复位外侧柱,外侧排钉板固定。 ACL重建: 术后拍片: 术后CT复查: 术后两个月: 07 病例七 分 型:
08 病例八 辅助3D打印: 分 型:
术后三个月: 09 病例九 辅助关节镜技术: 分 型:
诊治思路: 1、骨折特点:屈膝内翻暴力,内侧柱合并后侧平台骨折。 2、手术入路:常规关节镜入路加腓骨头上入路。 3、手术顺序:首先复位内侧柱,钢板单皮质螺钉固定,关节镜下探查关节腔,关节镜下复位后柱平台,临时固定,腓骨头上入路外侧排钉板固定。 关节镜下复位后柱平台: 10 病例十 分 型:
诊治思路: 1、骨折特点:过伸暴力,内外侧柱合并后侧平台骨折。 2、手术入路:腓骨头上入路加后内侧入路。 3、手术顺序:首先复位内侧柱,钢板单皮质螺钉固定,然后腓骨头上入路,拉开外侧骨块,通过外后侧复位后柱,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外侧柱,外侧排钉板固定。 术后三个月功能恢复良好: 分 型:
术中: 功能活动: 脱位性胫骨平台骨折的面临的问题: 1、软组织损伤重;合并血管、神经伤——完善检查、术前准备、手术时机。 2、外侧半月板损伤并卡进骨折间隙——必须引起重视。 3、内侧柱复位差,遗留膝内翻或髁增宽——提高手术技巧。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标:整体治疗理念 1、尽可能获得平整及完整的关节面。 2、必须恢复正常的力线。 3、附属结构损伤的修复。 4、稳定的关节! 5、满足早功能锻炼。 6,恢复关节的最大功能。 7、避免骨关节炎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