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毛钱一包,做成了年产值7个亿的企业

 悟道然 2019-07-18

01

“小小的纸呀,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来包文章......”尽管前面说的都是纸张,但是熟悉的都知道,这是关于《十三香》的。

相信说到老干妈没有人不知道,毕竟这是一个传奇。还是很多海外学子心心念念的拌饭酱,但是小雪今天跟大家说的并不是老干妈,而是有着更悠久历史的--十三香。

说到十三香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厨房必备品。煎炒焖熬炖都离不开这一个。但是十三香一开始属于私人秘方,首次把他用到商业上的是王守义。

02

因为祖上曾经是专营草药,香料的,而且还供宫廷使用,所以把这一个配方带出来了,但是祖上一直没有把这一个用在商业上,只是自己家里使用。

但是转眼1959年大灾荒,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树皮、野菜,甚至观音土,都被人们拿来充饥。王守义家里也不例外,眼看着都活不下去了,这时想起家里有祖传秘方,经过商量决定拿出来,让家里度过难关。

但是不管是做什么,总需要本钱的投入,尽管有秘方,但是没有资金,家里都揭不开锅,怎么办呢?

最终家里东拼西凑,就挑起了扁担,走街串巷开始了自己卖香料的生意。

那个年代交通并不发达,所以小生意靠的就是自己双脚,而且香料也没有包装,就是一家需要多少,就小小的纸张包着,也是靠着自己的嗓子吆喝。

这就是小生意,因为香料是厨房必备的,而且王守义的十三香是有历史的,大家买来用,觉得也不错。所以生意做得还是不错的,至少让家里能吃上饭了。

但是这一个日子很快有被新的政策打乱了,因为国家政策,私人的经营都不允许,所以十三香停止了自己的商业经营。

当然后来,国家政策放开了,因为十三香已经有了之前的基础,王守义又开始做起自己卖香料的经营。这一次开起了小作坊,而启动资金仅有100元。

尽管家里有了作坊,但是王守义还是走街串巷,靠着吆喝吸引顾客。这时候还是像之前一样,就是用纸张包着,而又多了一步,就是凡是在自己这里买的,都会盖上十三香的章,如果不满意就可以退货。

03

其实这就是最开始树立起来的品牌的形象。叫卖很辛苦的,从早到晚,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逢年过节更加忙,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做很多菜,所以用到的香料更多,所以在大家团圆的日子,王守义却选择了为更多的人送去香料。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刚开始的早出晚归只有一元的收入,到后来扩大规模。都是一天天摆摊积累出来的。

从最开始的家人作坊,到现在的机器生产,从一小包的香料到现在一盒,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自己一天天叫卖积累出来的。

王守义在小小的调味品领域一做就是几十年,硬是把一毛钱一包的调料,做成了年产值7个亿的企业。

几分钱利润的项目很多人一开始都是不愿意做的,但是一步一步的积累,最后才有今天的十三香。

一开始的利润低,但是从来没有因为这一个偷工减料,用最真的材料,一天天积累自己的群众基础,才有今天的十三香。在小小的香料领域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本文为|创业商机  RMB173  原创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