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译|辜鸿铭译解《论语》(15)

 广西桂林柏老师 2019-07-18

《论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辜译】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asked him the same question as the above. Confucius answered, “The duty of a good son nowadays means only to be able to support his parents. But you also keep your dogs and horses alive. If there is no felling of love and respect, where is the difference?”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子游)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如今孝子的责任仅仅意味着能够赡养其父母,然而你也养着狗呀、马呀的, 如果对老人没有爱心和尊重,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辜解】

孔子时代的其他道德家认为这种做法才是孝,就是儿女们必须为父母砍柴挑水,将最好的东西留给双亲。但孔子则不这么认为:“不,那不 是孝。”真正的孝体现在“敬”,即做同一件事情(义务)时,体现出来的方式、态度,以及精神状态。他还进一步指出,什么最难,不是去完成这些义务,而是做这些义务时的心情才最难(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辜译】

Another disciple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Confucius answered, “The difficulty i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your look. That merely when anything is to be done the young people do it, and when there is food and wine the old folk are allowed to enjoy it, —do you think that is the whole duty of a good son?”

【辜讲】

另外一位学生(子夏)问了同样的问题,孔子回答:“困难在于人的仪表神态,如果仅仅是需要年轻人做的事情,年轻人做了;而当有美食好酒的时候允许老年人一起享用,你认为这就是作为一个孝子的全部责任么?” 

【辜解】

子夏曾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这里色是描述的意思)。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工作要做的时候,年轻人应该主动承担,而享用美食好酒的时候,老年人先来,你认为这就是真正的孝吗?孔子认为“孝是什么”非常难描述——因 为重要的并不是你对父母做了什么事情,而是在做出这些行为的时候,你抱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是孔子之所以伟大的地方:不在于做 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做。

对一个道德家来说,只需要给出道德的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区分,而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则不仅仅注重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区分,而且更加注重行为的本质,也即行为时的心态,注重人怎么去做。马修·阿若德在他的福音中,举过基督的一个相同的教育方法。当一个孤苦的寡妇供献给基督一个八分之一的小硬币,基督就对他的门徒告诫说,不要去看她给了什么,而是看她在给的时候的心态和背景。 

和孔子同时代的道德家则认为,为父母操劳所有的工作就是孝。孔子则不认同这种观点,“不,这不是孝。”真正的孝应该体现在人的内心,体现在人们在为父母操劳时的态度。孔子认为,这恰好也是孝最难以做到的地方。把人的道德行为看做是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这也是孔子不是一般的道德家,而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的原因。

(摘自《辜鸿铭文集》之《论语英译》《辜鸿铭讲论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