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二十七二十八条辨一起讲

 ZHWSHY 2019-07-19

这篇开始讲伤寒论第二十七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欲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一开始你给病人开桂枝汤,吃下去之后,病没有完全好,还没有去,结果病人很烦躁,桂枝汤证还是在那里,这个时候我们要用针灸,刺病人的“风池”与“风府”,回头再给桂枝汤,他就好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针灸,可以通关活络,但这个条辨讲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有桂枝汤证的吃了桂枝汤以后就解决掉了。那如果桂枝汤下去之后,病人烦躁,烦不可解,代表说风寒还在风府,这是风进来的地方,但不是说桂枝汤下去之后的力量不够强,而是病人还有其他的问题在里面!那如果身上流汗了,有汗了但还是没有完全好,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汗水是停在风池、风府,因为这就是风进来的地方,我们下针之后,这个部位就会完全恢复。

所以这个条辨只是说:身体其他的症状都好了,别如恶风、发热等等,但是还是有一点点没有完全去除,还有一点根留在里面的时候,就去针风池、风府。

风池和风府就是我们最初受风的地方,太阳中风的地方。所以,大家如果在风很大的情况下,脖子一定要遮住遮好。

至此,第二十七条辨讲完。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辨:服“桂枝汤”,不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汗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一条辨讲:如果吃桂枝汤,没有出汗,脉反而变洪大者,再给桂枝汤。如果出现了忽冷忽热,隔日再发,汗出必解。

大家记得,当我们用桂枝的剂量比麻黄多的时候,病人必须是热多寒少,当病人感觉热多寒少的时候,大家就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同样的,如果出现热很多,寒只有一点点的时候,麻黄就要减量,桂枝就要增量。(就是量你可以自己调整的意思)。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都是中风和伤寒同时有出现的时候,我们才会使用,那剂量的大小,大家可以做调整。但张仲景的原则只有:桂枝和麻黄各一半,或者桂枝二麻黄一,并没有桂枝三麻黄一这种现象。还有记住一点就是:只要用到麻黄的时候,麻黄都要先煮一下。

至此,第二十八条辨讲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