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德环 程方 黎国昌编著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赵馨 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 组成:生石膏100~150克。 适应症:体温在39℃以上,只要见到高热,汗出,口渴三症,即为大剂石膏使用之例。尤以高热和汗出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不在此例。 疗效:经本法治疗40例,生石膏用量超过150克9例、150克以下31例,40例用药后都达到退热的满意效果。(四川省资阳县祥符区医院 范国文) 来源:《中医杂志》1989年第10期。 验证:小儿高热,临证治疗,颇为棘手,大剂应用石膏心有余悸。读了贵刊1989年第10期报道“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40例临床观察”一文后,心里豁然开朗。笔者应用于临床,治疗30例小儿高热,屡试屡效。 病例:蔡xx,男,5岁。患儿2天前夜里受凉后发热,鼻塞流涕,头胀。前医用青霉素、银翘散加减(其中石膏20克)治疗未见好转,继而体温高达40.5℃,又用柴胡注射液、复方氨基比林,热仍未退,烦躁不安。于1990年4月23日邀我诊治,证见高热,口渴、皮肤灼手,颜色鲜红,神怠,嗜睡,躁忧不宁,大便3天未解,纳差,舌红、苔干燥,脉数。白细胞总数4.0x10^9/L,嗜中性细胞0.50,淋巴细胞0.40。治宜清热通腑,生石膏120克,三叶青、炒知母各10克,大黄(后下)5克。1剂后2小时开始解大便,随之热渐退,继服1剂高热尽退,诸症消失。(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人民医院 钱海清)。(小编备注:前面说“尤以高热和汗出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不在此例”但本案例中未见“汗出”便运用了石膏大剂量,各位同仁意见如何?) 来源:《中医杂志》1992年第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