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綵堂. 堂号浅议

 156手不释卷 2019-07-19

论您走进那家的祠堂,首先映入您眼帘的即是大堂上方中央的堂匾。堂匾上的三个大字,就是这个家族的“堂号”。譬如我们廖姓家族的“武威堂”、“崇德堂”、“世綵堂”等等。

传统意义上的“堂号”,实际上是家族门户的代称。用官方的语言来表达,即“徽号”、“名号”。

现实之中的“堂号”,已基本上失去了传统意义的特有功能和作用,当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范畴。假如有人用家族“堂号”去抢注私企“商标”,那就另当别论了。

古老的“堂号”,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宗族符号标志,作为中国宗法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发展,多与修谱、建祠堂有关,而且与这个家族的“人丁、经济、文化、社会势力、社会地位”紧密相联系。

以士大夫家族而言,他们对“堂号”的宗旨有着深厚的内涵、色彩要求。第一: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第二: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第三: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第四:同族人必须共同遵守“徽号”。其作用:一、表明源流世系,区分宗族支属派别,维护、巩固宗族团结,稳定家庭关系。二、促进敦宗睦族,传承及弘扬祖德宗功和孝道,启迪后人奋发向上、勇猛精进;

对于众多的普通家族来讲,他们对“堂号”的认知及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与前者相比,肯定肤浅的多。长期处于战乱、灾祸、饥荒的逃难族群,居无定所,谋生存的念头高于一切。只有当他们在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活处所之后,才可能会去思考建祠堂、修族谱之类的大事。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对“堂号”的遴选、设定,显然没办法那么慎重,故不排除有崇拜、仰慕,或跟风、盲从,或攀附、同化之现象,而这些无奈的历史,却成为今天某些人诋诟他人“堂号”的话柄。

由此可见,国人对“堂号”的认知、定义和诠释,不同的家族,由于文化底蕴的差别,存在不同的解读和表达方式,是合情合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以一概全。

綵堂,是中华百家大姓极具影响力的“堂号”之一,早已被廖姓家族广泛使用,(当然不排除他姓也使用或许比廖姓家族早使用的可能,)经久不衰,难能可贵!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綵”典故祥瑞,字面吉利雅致;“世代华发”、“五世同堂”的价值取向,正符合人们的心理向往。二是廖刚公的崇高声望和深远影响力。

世綵堂之荣耀,千百年来,廖姓家族相互守护、协力弘扬,流传着许多懿行佳话。然而近年来有不少无事生非者,不断拿“世綵堂.堂号”说事,挑衅族群关系,导致宗亲反目,凡此种种,皆与敦宗睦族背道而驰,实属我廖氏家族兴旺之大忌。为厘清纷争,幹忠愿将多年来对世彩堂.堂号的研究情况,分享给广大宗亲。清者更清,浊者不再浊!让理性之风、祥和之气洋溢在我廖姓族群之中。

、“世彩堂”释义。

:累世、世世代代。:彩色的绸子。:家族中崇宗祀祖、办理(嫁娶、添丁、科考)喜事的厅堂。

世綵:本义:世代华发奉养,五世同堂娱乐。引申义:积德行善、福泽苍生,健康长寿、子孙满堂。

世彩堂:本义:清.名经进士廖鹤梅先贤云:“世綵’之义大矣哉!世济其美,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俾子孙,保世滋大,结彩相庆于未艾。”引申义:廖鹤梅云:“若夫‘世綵’云者,必忠如文山衣带垂缨、孝如莱子戏彩娱亲、节义如我恭敏公黼黻文章抗节帝廷,世彩之义其重大为何如耶!”

、世綵堂,典出“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中华《二十四孝》中的第七则孝行故事“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杰出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莱子,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七十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搬戏耍,以博取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哭,二老大笑。”故老莱子奉养二亲的典故,被千古流传和颂扬。

世綵堂,典出“戏彩娱亲”。相传,廖刚家里原来有个“綵戏亭”,后来拆除“綵戏亭”,又在旧址建造了“世綵堂”。也就是说,“世綵堂”源于“綵戏亭”,因“老莱子‘戏彩娱亲’”而得名。

廖刚《与黄思贤侍郎书》云:“‘世彩’名堂为是也。然敝居旧为‘彩戏亭’,中奉大夫刘会元为作记,昨任秀州(江西)仪曹时又尝以名官舍之轩,故黄秀实作诗序,止道加禾彩戏轩事,后以‘彩戏’无相继见高元(即上见高祖、下见玄孙共九代)意,而轩亭似非燕老之地,故更建堂而以‘世彩’名焉!前后题诗者皆主赋此事,而记序异词,轩亭异所,若不足考,愿得数言。”

陈宗彝有《世彩堂记 》:“堂何以‘彩’名义?盖取乎世彩以娱亲也。夫老莱子娱亲已为千古盛事,而中丞堂更以‘世彩’名,盖世以继世、华发奉亲,较莱子而有进。嗟乎!古今来,有以禄名世者,有以富名世者,更有百工技艺名世者,皆足垂名千载。何居乎中丞之堂,不尚世禄、不侈世富、更不耀乎百工技艺,而惟以‘世彩’名堂?期世世子孙如莱子之‘戏彩’焉,足矣!故斯堂之名,至今传颂而不没。”

三、顺昌廖刚公祖上,累世以华发奉养,因而自名其堂,曰“世綵”。

廖刚《与黄思贤侍郎书》云:“某(廖刚)曾祖母(即廖隐妻)享年九十有三,方无恙时,家兄有子女二,是为五世孙。大父(即祖父廖丕)享年八十有八,方无恙时,家兄(即廖冽)复有儿孙各二,亦五世孙也。今大人(即父廖懋)八十岁,家兄之孙十四五矣,加数年,见元孙(即玄孙)不难。”

显见,廖刚公的祖父辈、父辈享年都在八十岁以上。长辈三代,皆见玄孙,累世以华发奉养。故而自名其堂,曰“世綵”。

宋高宗“金口玉言”,“世彩堂”千古盛名。

廖刚公自北宋至南宋,三朝为官,历经徽宗、钦宗、高宗三位皇帝,身居要职,勤政敬业,刚正不阿,德高望重,名震一时。当时士大夫争相撰文、赋诗为其歌功颂德,并将诗文编辑成册,名为《世綵集》。当时赵鼎刚封清献公,故而取《世綵集》进奏,高宗谓刚曰:“观‘世綵集’,诚为人间美事也。”因而有“世綵堂”御封之说,故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名仕为之赞美,所以廖刚公的“世彩堂”自然千古盛名。

至于宋高宗御封“世彩堂”一说,真实与否!那是史学家之事。大凡历朝皇帝(或朝廷、政府)对我廖氏宗亲之点赞,皆是我廖姓大家族之荣耀,理当颂扬。

五、廖刚公的功德美誉及《世綵堂记》,诸多地方的《廖氏族谱》都有记载。

因编撰《中国廖氏通史》之故,幹忠所见所读的《廖氏族谱》不下百家,(当然这里面有许多是非刚公家族的,)而这些谱书里都记载着廖刚公的功德美誉,而讴歌刚公及世綵堂的楹联,基本上每家的《廖氏族谱》都有编录。可见“天下了廖一家亲”,不仅不是一句客套的空话,反而展现出了廖氏先贤的伟大格局和宽广境界。

六、《世綵堂记》,不是刚公家族的户籍档案。

《世綵堂记》,不仅刚公家族之《族谱》有载,而且非刚公家族的《族谱》也有载,虽然字句或立意有别,但所表达的意义和目标是一致的。如果仅以《世綵堂记》(某篇文章)来证明“‘世綵堂’‘万石廖氏’的来历与出处”及划分“万石廖氏”、非“万石廖氏”之派别,显然其认知与做法都是错误的。

龙岩市廖延斌宗亲《佐证“世綵堂“万石廖氏”来历与出处(一)》一文,援引江西抚州崇仁县巴山镇罗视村下廖自然村《廖氏族谱.宋高宗皇帝预览廖氏世綵堂记》,其不仅佐证“‘世綵堂’为宋高宗皇帝御封”,而且还把瀛洲廖氏家族划入顺昌刚公家族之列,既牵强又草率!

《瀛洲廖氏族谱二修自序》载:“吾宗来自临邑新淦县之长牌与彼芳草、青草、黄草诸族同葢。”

《抚乐芳草廖氏族谱》记载:崇德生兰阶、兰芝、兰得,兰芝生光禄、光尧、光景,光尧生德宏、德隐、德忠,德隐生友福、友祯,友福生昌信,昌信生仁、义、礼、智、信,信生元季,元季生子二:邦善于宋乾兴元年壬戌由赣州市宁都县麻田迁徙抚州市乐安县金竹乡芳草村象形下居住。邦锡于宋景佑三年丙子由宁都县麻田迁入乐安芳草,后弃徙吉水老山开基,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良器徙居吉水木栅,良才留居吉水老山,良升迁徙新淦长牌,良位复迁乐安芳草。吉安市万安县匡坊廖氏为廖良升公之后,由长牌迁徙至五云(今万安)匡坊。

依据近些年来乐安县廖氏宗亲会和吉安市廖氏宗亲会的族史研究情况分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明确的:(一)、昌信公五个儿子仁、义、礼、智、信的后裔,起先基本上是散居在宁都、乐安、永丰、吉水、宜黄、石城等周边地区;(二)、抚乐芳草只有信房公后裔邦善、邦锡入居;(三)、宋末至元初,由抚乐芳草入新淦长牌居住的只有廖良升。(四)、新淦长牌(今之新干长排)廖氏有两支族,一支是廖爽公的后代,另一支是(抚乐芳草系)廖良升的后裔,(也有说是宁都廖凝公之后,与新余廖氏同系。)

据抚州市乐安县廖氏宗亲会反映,崇仁瀛洲廖氏自古以来就属于武威廖氏,后因“《佐证“世綵堂“万石廖氏”来历与出处(一)》一文”之故,而出现祖源归属之争议。

七、“世綵堂”与其他祠堂堂号一样,不具排他性。

堂号,不是专利号,从来就不受朝廷及后来之政府的法律保护。因此,它不具有唯一性、也不具备排他性。廖氏最古老的堂号“汝南堂”,除廖姓使用外,至今尚有不下十个其他姓氏在使用;“武威堂”,是廖姓家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但石、安、贾姓等也同样在使用;同理“世綵堂”也不例外,除了廖姓刚公家族使用“世綵堂”,也还有不小比例的廖姓非刚公家族在使用“世綵堂”堂号;另外不排除他姓家族也在使用“世綵堂”堂号,或许还有他姓家族先于廖姓家族使用“世綵堂”堂号的可能。只是“此‘世綵堂’堂号”和“彼‘世綵堂’堂号”各有不同的解读并代表不同的家族或族姓而已。

八、“世綵堂”、“武威堂”,为廖姓家族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廖姓家族共用“世彩堂”、“武威堂”堂号,是“天下廖氏一家亲”的具体表现,是廖姓家族共享祖上荣耀、弘扬先贤功德的具体体现。

据古谱载廖刚公之祖镇公为“闽顺龙池廖氏五世孙”;而新编“闽顺龙池廖氏族谱”记载,一世祖“前”公之远祖(武陵尉)“权”公,为三国时期蜀国名臣廖立公之后裔;而《宁都廖氏族谱》载,廖立公为叔安公第六十三世孙。如此追溯,“世彩堂”和“武威堂”就是名正言顺的“一家亲”!理当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互呵护!

九、典出“世綵”,寓意深远。

祥瑞典故,世綵名堂,必定蕴藏着其特殊且深厚的历史内涵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如邦锡公世系(吉安)《廖氏族谱》云:“我阳嘉庄廖氏,亦以‘世綵’名堂,殆取法用中公之守正不阿,至眉齐鸿案、膝绕凤毛,非敢侥致也。虽然‘世綵’之义大矣哉!世济其美,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俾子孙,保世滋大,结彩相庆于未艾。彼不义之富贵,仅一时霞彩,不足以言‘世’;无知之嗣积,虽屡世相绳,不足以言‘綵’。若夫‘世綵’云者,必忠如文山衣带垂缨、孝如莱子戏彩娱亲、节义如我恭敏公黼黻文章抗节帝廷,世彩之义其重大为何如耶!”

.名经进士廖鹤梅的上述《世綵堂记》,从“戏彩娱亲”的孝亲之道,上升到“忠孝节义”的“民族魂”高度,这是廖氏先贤一代又一代的智慧之集大成,也是我们廖氏家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有祖联为鉴:忠孝节义传家久,礼乐诗书继世长。

十、结论

号,是中国宗族社会用来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一个文化符号。随着改朝换代,到今天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象征意义已大于实际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赋予古老“堂号”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

还是廖家这副祖联写得好:世綵堂高历代多贤传祖训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

天下廖氏一家亲愿廖氏家人共生、共荣、共发达兴旺!

跋语:

深圳廖忠波宗长、四川廖文伦宗长、浙江廖振南宗长等对本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及史学观点,幹忠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高度与境界不够,文章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敬请各位宗亲提出批评指正!

                                                                                          2019716日廖幹忠于鹭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