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上不只有“996”还有生活和梦想

 董氏家 2019-07-19

职场并不只有“996”,别忘了,我们一直努力地工作是为了什么。职场里,工作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努力的工作就是想更好地生活,有一个家,可以跟家人过我们想要的日子。不然,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工作呢。我们也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别傻了,现在时间还早呢。

“去XX的996”。和S认识快7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说脏话。当初和她聊起996时,她放下了手里正准备夹寿司,一本严肃地盯着我:非要聊这么影响食欲的话题吗?作为一个自媒体工,她是标准的996“受害者”,就在约这顿饭之前,她还和主编商量着当日的文章标题。

算起来,这份工作她已经做了近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个充满文学情怀的小姑娘,进化成一个半夜3点爬起来赶热点的女强人。我得承认,她的工作态度是我认识的人中间最积极的那几个。但说起“996”,她言语之间难言激愤——“哪有工作热情这么一说?要是能准时下班,谁不想扑向各自的生活”;

“大家都在加班,公司氛围已经是这样了,只有去一边吐槽一边习惯”;“我可以热爱工作,但你不能把996拿出来宣扬啊”;......“说什么公司留不住90后员工,我看啊,如果把员工离职理解为员工自己的问题,那么这些企业是永远找不出问题所在的”。今天,当我把“90后集体辞职”的问题抛给她时,她的回答再一次没有让我失望。和当初对于996的态度一样,她毫不客气地把矛头对准了企业本身。

S告诉我,去年她就已经有了辞职的念头,但身边人告诉她: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有一份工作就好好珍惜着吧。然而几个月过去,她忍不住开始怀疑,这场“资本寒冬”是不是只是人们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工作还是在那里,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迈出最重要的第一步。

记得某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我早上起床,去做一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我工作只是为了钱,可钱还少的可怜,我每天都付出更多努力,但情况完全没有改变,我不只是累,我是筋疲力尽”。这段话不止一次地戳着,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的痛处。

更动人的是,多数人依然在这般“筋疲力尽”中负重前行,对于未来,他们可能充满了展望,但要他们提供一个答案的话,却总是沉默的哑口无言。今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辞职的人群,我想,我们不该简单的消极或者积极去回答,这其间的喜怒哀乐,还得在下一份工作之中,再去描述和解读。但要我说,敢于把自己从某种“安逸”或者“稳定”之中抽离出来,这本身就需要勇气。

最怕我们习惯了最卑微的生活,然后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所以我更愿意相信,90后们的心气,在他们递交辞职信的时候,依然蓬勃,依然充满了令人敬畏的力量。想起去年离职的前同事,在微博上留下的一段话——“辞职后,最怕接到家里人打来的电话,因为他们总爱谴责你辞职就是缺乏家庭责任感,不赚大钱就是就是对自己人生的辜负,爸爸妈妈,我求求你们,我真的不想再赚钱了。”

我们的工作本来就是为了生活,当然获取工资是一种,更多的是去寻找内心的不安。想通过职场寻找伙伴,寻找我们理想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在这个寻找的过程里,不断地流浪,因为不安,所以我们不敢停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