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气温越来越高,人体水分大量的流失,容易导致血压黏稠,并且人体的运动也逐渐的减少,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此时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旦血液“粘稠如粥”,很容易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1、没精神,总是困 人体只要每天睡足7小时,就应该有很精神,也不会有犯困,嗜睡的表现。 而血液的流动速度减慢,血液粘稠时,心脏,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时,人就会犯困,不停的大哈欠,出现嗜睡的表现。 2、胸闷,气短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不断的增多,血液粘度升高时,心脏更佳用力的像人体提供血液,加重心脏的负担。 所以就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异常的表现,一旦出现最好及时的就医检查。 3、视力下降,眼睛模糊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眼花,视力模糊的表现,胆同时也要预防血栓的影响。 血管堵塞时,视觉神经夜壶出现缺氧,缺血,导致视力的下降,出现一次性黑蒙等表现。 一旦出现,最好去检查一下,避免疾病不断的发展恶化。 4、四肢麻木,走路异常 四肢是在身体的最末端,也是血液最后达到的地方,如血液粘稠,血管堵塞的时候,四肢最先出现异常的表现。 如经常出现四肢麻木,尤其是单侧肢体较为严重,走路像是“踩着棉花一样”,或是身体不对称的人,警惕血栓形成。 1、长期久坐的人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的人,身体的代谢减慢,血液中的凝固引因子会积累的更多,从而会发生血液粘稠。 身体缺乏运动,也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最好是做1小时,就起来运动一下,促进身体的代谢。 2、肥胖的人 肥胖是属于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肥胖的人,血管,心脏,大脑等五脏六腑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同时肥胖的人,血液中的脂肪,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引起血液粘度,高血压,高血脂,促进血栓的形成。 3、吸烟喝酒的人 吸烟,会损伤血管的内膜。一旦血管内膜破损,血液中的脂肪等物质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越来越狭窄,血流的流动速度就会变慢,引起血栓形成。 而大量的饮酒,酒精刺激身体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脏,血压异常,加速动脉硬化并发症的发生,引起心梗,脑梗等。 4、暴饮暴食的人 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的进步,饮食也越来越好,人们不再只吃蔬菜,粗粮,而是依赖大鱼大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这些食物摄入的过多,会引起身体的肥胖,血压,血脂,血糖等疾病,也提升血液的粘稠度,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 1、多喝水 夏天人体很容易缺水,也是导致血液粘稠的一方面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多补充。 平时也可饮一些淡水茶,两餐之间用古古丁荷叶茶泡水,是很好的血管“清洗剂”。 荷叶泡水,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对于预防和改善血液粘稠,都十分有益,荷叶也有减肥降脂的有效作用。 小叶苦丁,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降低作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有助于改善血脂,预防血栓,防止脑血管,心血管堵塞。 古古丁,药用价值高,用其泡水,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且可消除血管炎症,有祛火解毒的作用功效。 2、“四低一高”饮食 “四低一高”是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更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 夏季,天气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更应该保持饮食的清淡,避免大量的脂肪,热量食物的摄入,阻碍人体的代谢,使血液变得更粘稠。 对食用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可促进身体脂肪,蛋白质,糖等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代谢,有降低血压,血脂,血糖的作用,从而预防血栓,动脉硬化。 3、避免温差过大 现代人,一到夏天就一直呆在空调屋里,导致室内室外的温差过大,身体很难适应, 当温度突然升高,或是突然下降的时候,血管会异常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血压大幅度的波动,促进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诱发心梗,脑梗的发生。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室内外的温差最好控制在10℃以内,每天中午保证30分钟的休息时间。 4、调节心态,常运动 天气热,人很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易怒,焦躁等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心率,血压等异常的变化,也会使血液中的垃圾毒素变多,增加血液的粘稠。 所以,要适当的调节心态,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劳逸结合,每天坚持合理的运动。 在晚间可多走路,散步,增加脂质的代谢,加速血流量,降低血压,同时也能缓解情绪,放松心情。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
来自: 健康生活八十年 > 《血管堵塞、血液粘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