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暑假,怎么让孩子过得更有意义呢!

 卡卡2FM4 2019-07-19

每年的七八月份,上学的孩子们都会迎来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暑假究竟怎样过才更有意义,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的时间段,是一个培养个人兴趣的时间段,是一个放松心情的时间段,更是一个拓展视野的时间段.

但是暑假又不仅仅只是完全放松,暑期长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利用得好的孩子往往比只看电视打发时间的孩子进步更快。这个暑假怎么寓教于乐,怎么松弛有度,让孩子的暑假过得有意义、过得充实呢?

鼓励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自己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因为平时上学而顾不上,假期应该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面。如果家长能够在假期,尊重孩子除读书之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就会得到很好的呵护,这股劲头一般也会延展到自己的学习上。看似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殊不知却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在漫长的假期里面,就很容易被电视和手机吸引,甚至成为他的唯一爱好。如果孩子每天的闲暇时间全部被电视机或手机占据,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当心了。我们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还有很多比这些东西更有意思的事情,同时也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虚拟世界以外的真实世界。

孩子为什么容易沉迷于电视或电子游戏呢?大多时候是孩子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更好玩的事情,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人(家长或同龄伙伴)陪伴所导致的。家长要多花心思和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形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果等到孩子已经把看电视、玩手机作为唯一的爱好,问题解决起来就困难得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转移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寻找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鼓励孩子阅读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老师有句名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他还指出,14岁之前是一个人的阅读关键期。因此,孩子的精神成长是离不开好书相伴的,而平时太忙,没有太多时间读课外书,假期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时间。

对于孩子们来说,我建议这样的阅读,家长不要带有太多功利的色彩,也不要强行让孩子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很多好书,只要孩子真正用心去读了,对他的影响就会是潜移默化的,不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然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阅读习惯而定。

鼓励孩子外出旅行

暑假是一个旅游的黄金时间,但旅游并不只是休闲娱乐的功能,孩子们更能在旅行中得到成长。其实,一次旅行,就是一次体验,甚至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当然,也是一次绝好的成长机会。

美的教育、责任的教育、文化的熏陶、自理能力的提升、独立意识的培养、适应能力的提升、意志力的磨炼等等,全都可以融入其中,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跟简单的说教和强制的灌输相比,孩子是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到的教育,其效果将会更持久。

鼓励孩子参加运动

现在的很多家庭,让大一点的孩子成天宅在家里不出门的越来越多。就我观察所居住的小区后发现,经常在小区里面活动的多是学龄前儿童,我很少看到小学阶段以上的孩子每天在外面运动的身影。

利用暑假,走出家门,进行户外运动和锻炼是颇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还能防止孩子的体重增加过快。曾经有学校做过统计,假期以后有九成孩子会长胖。假期里面吃得好,零食多,不运动就是肥胖的罪魁祸首。天气好的时候,让孩子多外出活动,疯跑打闹,流流汗。

鼓励孩子适度学习

在假期孩子们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做到补习弱科优化强课,提前预习新学期课程。

暑假的学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温故和知新。

1)补弱:基础的好坏决定了成绩的上限,利用好这个暑假把弱科的基础夯实,针对自身的劣势制定补习计划。学习的规律就是先扎基础后提升,任何学科都是一样。基础不牢,永远与高分无缘。

2)培优: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高考大潮中,最后比拼的是效率和速度。报辅导班最好是1对1的,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制定出适合孩子最好的教学方案。小班、大班的学习效率一般不高。

控制玩手机时间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很容易接触到动画片、电子游戏等电子产品的。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家长采取堵的方式来处理,也将无济于事。当周围的小朋友都在看一些流行的动画片或玩一些流行的电子游戏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与这些完全隔绝很难做到。

作为家长,面对目前有些泛滥的动画片或者电子游戏,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把好审核关

如果家长觉得某些动画片或电子游戏不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不适合孩子收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自己觉得更好的动画片或电子游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我们只要平时和孩子沟通顺畅,也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欣赏更好的动画片或电子产品。

2)事先定规则

由于孩子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不够,需要大人适当进行引导和管束。但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看着孩子或者跟着孩子,所以,跟孩子一起商定看动画片或玩电子游戏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规则制定得很好,孩子也遵守得很好,我们就大可不必担心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