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和人的本质

 燕山茶社 2019-07-20

人性和人的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

人性和人的本质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研究,而不同思想家的看法又极不相同。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偏重于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论述人的本性。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即人为,是后天加工的结果。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恶之分,认为“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如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董仲舒则持“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屑之性”三等。杨雄则持善恶相混说,认为“人之性,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古希腊的思想家十分关心人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德谟克利特提出了“人是一个世界”,看到了人的复杂性;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亚里士多德已经把人和社会联系起来,提出“人天生是社会动物”“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论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把人看作是有理性、有自由意志、追求享乐的,认为理性、自由、享乐是人的本性。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冲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提出了“天赋人权”说,认为人的权利不是神赐的,而是与生俱来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这些思想家的共同点是脱离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看待人性,把人性看作先天的、抽象的、不变的。他们的思想虽然包含某些合理因素,但总的说来,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因而是不科学的。

人性和人的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社会属性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人性和人的本质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