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岁女童罹患尿毒症,怪父母粗心?医生点名青少年伤肾的5种可能

 吳偲 2019-07-20

#清风计划# 湖北女孩小荣,因为6岁时出现面部和下肢水肿的迹象,父母带小荣去当地的诊所就医。医生诊断为肾炎,让小荣吃一些药品“消肿”。起初效果还不错,小荣的水肿也消了。可“坚持”了几年以后,小荣的病情出现的反复,因全身乏力而再次就医,这次居然被诊断为慢性肾病的最后阶段——尿毒症。

6岁女童罹患尿毒症,怪父母粗心?医生点名青少年伤肾的5种可能

尿毒症,是肾脏无法清除机体代谢出的“废物”的具体表现。尿毒症的到来,会引起各种全身性的病变,从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一直到骨骼肌肉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肾病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治疗方案只有一种——肾脏替代疗法,要么接受肾脏移植,要么接受透析治疗。

6岁女童罹患尿毒症,怪父母粗心?医生点名青少年伤肾的5种可能

根据《中国儿童肾移植临床治疗指南(2015)》的介绍,儿童罹患尿毒症的人数占到了全体总末期肾病患者的1.2%。也就是说,每100名尿毒症患者中,就有1名不足15岁。治疗儿童尿毒症的方法,也是肾脏替代疗法。由于儿童身体的特殊性以及对器官捐献的要求更高,儿童尿毒症的治疗比成人难度更大。据悉,肾移植后的尿毒症患儿,5年生存率为95%;而接受血透或者腹透的患儿,5年生存率只有76%和81%。

6岁女童罹患尿毒症,怪父母粗心?医生点名青少年伤肾的5种可能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少年儿童得上了尿毒症,难道都是家长的错吗?有些小孩子罹患肾病的原因,家长是控制不了的,如:遗传性肾病、自身免疫性肾病、肾脏先天性结构异常等。这部分患儿毕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青少年罹患肾病,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1、出现了尿路感染性疾病或者肾脏感染性疾病,家长没有带孩子接受正规治疗;

2、用各种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孩子喝,孩子天生喜欢喝“甜”的水,而家长不注意控制;

3、家里人都是“重口味”人士,给孩子吃太多盐,对儿童肾脏的危害极大;

4、因为某种原因,孩子养成了“憋尿”的习惯,家长没有发现或者不当回事;

5、过早让孩子尝试喝酒,酒精对孩子发育中的肾脏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6岁女童罹患尿毒症,怪父母粗心?医生点名青少年伤肾的5种可能

我国一共有1.2亿慢性肾病患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和15-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很大的比例。这部分年龄较小的慢性肾病患者,如果不注意平时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善,几年以后发展为尿毒症的可能性就很多大。控制尿酸症发展的措施,除了对症治疗之外(如“消肿”),关键在于减轻肾脏的负担,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低钠饮食,食盐摄入量要减少到每天3克以下;

2、控制钾和磷的摄入,家长要向医生或者专业人士问清楚,哪些食物是含钾或者含磷较高的,尽量让孩子少吃这些食物;

3、控制高糖、高脂肪的摄入,肾脏功能不好,会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会极大加重肾脏的负担;

4、控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对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肾功能不佳的人士,需要选择高质量的蛋白类食物,如鸡蛋白、脱脂奶和精瘦肉等;按公斤体重计算每天吃的量,最好低于每千克体重1克以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